當前位置:主頁 > 鄉(xiang) 土文化 > 鄉(xiang) 土雜誌 >
時間:2020-06-16 | 欄目:鄉(xiang) 土雜誌 | 點擊:次
文化和旅遊在理念、規劃、職能、業(ye) 態、市場和傳(chuan) 播等方麵的深度融合,是實現我國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文化與(yu) 旅遊的融合,本質是二者各自突破固有的界限,通過要素之間的交叉滲透和資源整合,以構成新的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體(ti) 係,實現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的升級換代。圍繞這一目標的實現,各地在探索文化與(yu) 旅遊融合路徑的過程中,不應忽視區域文脈的支撐作用。某種程度上,區域文脈的整理與(yu) 提煉,對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催生多樣的富有文化內(nei) 涵和品質的體(ti) 驗性產(chan) 品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yi) 。
針對的是城市和區域在文化旅遊中對自我文化共識的認知,突顯的是城市和區域本身的個(ge) 性和特色。很多城市和區域在文化旅遊的發展過程中,往往陷入對轄區內(nei) 的文化旅遊資源“如數家珍”,但又對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有病亂(luan) 投醫”的困境中。每個(ge) 城市都有名人故居、景區樂(le) 園等各類曆史和資源,為(wei) 發展文化旅遊及其相應的宣傳(chuan) 推廣,匆忙之間為(wei) 城市或區域貼上各種文化名片,不僅(jin) 使城市自我特色不夠鮮明突出,也使得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淺嚐輒止。而文脈的介入,就是在城市和區域多種文化交織的複雜語境下,找尋“因文化地的曆史主線”,隻有找準這條統攝性的主線才能明確城市和區域特有的身份標識和文化邏輯,才能高效地完成地區文化資本的生成與(yu) 轉化。
“我該怎麽(me) 辦”
各種亂(luan) 象之所以出現,就在於(yu) 城市和區域文化旅遊的發展中缺乏“因文化地的曆史主線”的強力支撐,以及圍繞這條曆史主線而打造的文化場景。隻有提煉和概括出“因文化地的曆史主線”,才能有效地整合城市或區域的文化旅遊資源,才能以一種全域旅遊的方式進一步延伸和拓展產(chan) 業(ye) 鏈,才能在旅遊中植入沒有違和感的文化,以文化的融入來提升旅遊的品質。
增強文化與(yu) 旅遊融合發展中的文脈意識,是實現文化旅遊性與(yu) 旅遊文化性的有機結合與(yu) 統一,進而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但文脈的提煉與(yu) 總結並不是一個(ge) 對區域文化旅遊資源進行簡單刪汰的過程,或者說並不是城市或區域所有的特色文化資源都可以稱之為(wei) “文脈”,都適用於(yu) 資源開發。隻有那些經過高度凝練和創意性轉化且具有區域產(chan) 業(ye) 承載力的特色文化,能以新的形式或內(nei) 容融入或延續到現代文化生活中並成為(wei) 現代文化組成部分的特色資源,才是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過程中可資利用的“文脈”。也就是說,文脈的提煉與(yu) 總結,是一個(ge) 複雜的係統性工程。它既需要熟諳城市或區域過去發展進程的曆史視野,又要有跟蹤城市或區域當代發展的現實觀照;既要跳出各類文化旅遊資源在曆史和當代運作中的功能性桎梏,又要把握資源、產(chan) 業(ye) 和城市之間的相生相應的聯動關(guan) 係;既要在傳(chuan) 承、傳(chuan) 播中達成廣泛的共識,更需要具備將其進行現代性轉化打造各類文化體(ti) 驗場景的創意潛能。總之,文脈是文化與(yu) 旅遊實現融合發展的“突破口”,是可嚐試的推動文化與(yu) 旅遊融合發展的操作性解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