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鄉(xiang) 土文化 > 鄉(xiang) 土雜誌 >
時間:2020-06-16 | 欄目:鄉(xiang) 土雜誌 | 點擊:次
● 中國年與(yu) 春節在時代發展中為(wei) 何會(hui) 合二為(wei) 一?
● 為(wei) 何說立春節就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春節?
● 傳(chuan) 統年是“歲尾節”嗎?傳(chuan) 統春節是“歲首節”嗎?
● 傳(chuan) 統年和春節是一回事兒(er) 嗎?
● 如何看待年味兒(er) 的變遷?
前 言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熱鬧的傳(chuan) 統節日,是炎黃子孫全年中最重要的民間節日,它代表著中華兒(er) 女追求團圓、吉祥、美滿的生活訴求,它標誌著新一年的到來。從(cong) 此,預示著人們(men) 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
提起春節人們(men) 自然會(hui) 想到過大年。那麽(me) ,傳(chuan) 統過年和春節是一回事兒(er) 嗎?過年前為(wei) 何先要過小年?過年有哪些主要習(xi) 俗?如何看待年味兒(er) 的變遷?
民俗是具有時代性的,過年習(xi) 俗也在時代發展中被賦予了許多新的時代內(nei) 涵。譬如,除夕之夜守歲習(xi) 俗,在傳(chuan) 承創新中得以發展。保留了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年夜飯和吃水餃習(xi) 俗,又衍生出“看春晚”的新習(xi) 俗。無論您身在何方,無論您身居何地,華夏兒(er) 女有著同一個(ge) 節日、同一個(ge) 心願,有著屬於(yu) 億(yi) 萬(wan) 龍的傳(chuan) 人同一個(ge) 節日,有著屬於(yu) 億(yi) 萬(wan) 中華兒(er) 女同一台春晚。“春晚”已成為(wei) 除夕夜守歲的新習(xi) 俗,適應了現代人對文明生活之追求。每年除夕之夜,全國數億(yi) 熱心觀眾(zhong) 都會(hui) 守在電視機前,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傳(chuan) 統大年初一,男人們(men) 在淩晨四點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來,穿上新衣服,祭天祭神後,開始拜年。這種現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chuan) 的“過年”和“拜年”的風俗,“拜年”的風俗內(nei) 容豐(feng) 富,拜天地、拜祖宗、拜高堂,然後出門去拜親(qin) 朋友好,也有的地方初一拜本家、初二拜舅家、初三開始拜親(qin) 訪友……等各種禮儀(yi) 講究,按傳(chuan) 統可以直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ge) 晚年”。當然各地風俗不同,也有回娘家、破五、壓歲等習(xi) 俗,不同地區也有許多過年禁忌。
我國許多地方過年還有逛廟會(hui) 習(xi) 俗。譬如,過年的北京,廟會(hui) 是最富有特色的京城民俗活動,所以,有人說,過年“北京是廟會(hui) 的天下”。
北京廟會(hui) 數量多、種類全、特色亮、持續久。舊時北京,有廟宇必有廟會(hui) 。那時,北京的廟會(hui) 數量可謂舉(ju) 不勝舉(ju) 。白塔寺、白雲(yun) 觀、報國寺、隆福寺、碧霞元君廟、財神廟、崇元觀、大觀園、廠甸、大鍾寺、地壇、東(dong) 嶽廟、都城隍廟、黑寺、紅螺寺、護國寺、神廟、黃寺、火神廟、極樂(le) 林、精忠廟、九天宮、蓮花池、龍泉寺、龍潭湖、呂祖閣、妙峰山、南藥王廟、蟠桃宮、前門關(guan) 帝廟、三忠祠、善果寺、十裏河關(guan) 帝廟、太陽宮、天仙宮、鐵塔寺、土地廟、萬(wan) 壽寺、臥佛寺、五顯財神廟、藥王廟、雍和宮、灶君廟等等,盡顯京城廟會(hui) 文化的多姿風采。在眾(zhong) 多廟會(hui) 中,惟有廠甸廟會(hui) 不以廟為(wei) 名。老北京的廟會(hui) 文化有三大類別組成。一是祭祀和祈福。祭祀“三皇、伏羲、女媧”等祖先或英雄,祭祀“道教、佛教”等神靈,另外,就是祈安、祈子和求富。二是觀看表演活動。主要有戲曲、雜耍和民間藝術。三是購物和飽嚐嘴福。
時代在變化,春節發展到今天,中國年已演繹成為(wei) 係列化大節日。大節中有小節,各節緊密相連,各有不同習(xi) 俗的漫長的過節過程。在民間從(cong) 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掃塵、迎除夕、守歲、春節、送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年才算忙完。
中國年表達了人們(men) 向往美好生活的心願,強化了對家庭的歸屬感和對民族的認同感。但無論過年形式上怎麽(me) 變化,追求“吉祥、平安、喜慶、團圓”的節日主題、享受親(qin) 情的本質都不會(hui) 改變。今日的過年,就像我們(men) 小時候手中把玩的那塊橡皮泥,隻要想象力夠豐(feng) 富,你可以把它變成任何你喜歡的樣子以發展理念看年俗的時代性凡有華人的地方,就必定有春節,它的符號意義(yi) 早已超過了現實意義(yi) 。記憶中的年俗年味兒(er) 也隻是種形式。而今人們(men) 對文化需求、生活需求已發生根本變化,切莫一味兒(er) 守護在過去字眼裏憶舊。今兒(er) 社會(hui) ,一千個(ge) 人就有一千種對年味兒(er) 理解和需求。
一種民間節俗的形成發展,都自然而然地帶有這個(ge) 時代勞動生活或社會(hui) 發展的影子。當一個(ge) 時代變革,自然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新舊習(xi) 俗碰撞變革,一些舊俗消失日也將是新俗誕生時。新中國成立後,一些曾經束縛中華民族崛起發展的封建社會(hui) 遺留下來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xi) 慣,被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xi) 慣所替代,中華民族由此走入一個(ge) 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尤其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hui) 進入了全麵騰飛發展的新時代。在創新發展的今天,對待民俗文化,我們(men) 科學的態度就是學會(hui) “揚棄”,“兼容並舉(ju) 、傳(chuan) 承精華、破舊立新”。
從(cong) 當今社會(hui) 發展角度看,現如今,隨著我國社會(hui)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社會(hui) 文明的發展,節日裏尤其是春節期間,類似燃放煙花爆竹等過年舊俗,很難融入這個(ge) 時代的理念與(yu) 科技的發展需求,已經影響到社會(hui) 的各個(ge) 方麵,成為(wei) 影響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健康以及人文化環境的綜合問題,引起了社會(hui) 各方麵的高度重視。我們(men) 必須學會(hui) 對傳(chuan) 統習(xi) 俗進行鑒別從(cong) 而做出“揚棄”。但這些舊俗的消失並不等於(yu) 年味兒(er) 淡了。
麵對不少人抱怨的“年味兒(er) 變淡”時,我們(men) 不妨創新過年形式,來個(ge) “新過年”。春節是個(ge) 真正悠長假期,讓人在忙碌喜悅中感到年的到來,在瑣碎卻溫暖習(xi) 俗裏傳(chuan) 遞脈脈溫情。眾(zhong) 口難調很正常,不必去拘泥於(yu) 過去的年味兒(er) ,可以發揮想象,賦予年味兒(er) 新的內(nei) 涵,以現代觀來“新過年”。譬如,喜歡傳(chuan) 統年的人,可以逛廟會(hui) ,或者找一戶農(nong) 家小住,和主人一起貼春聯、打年糕、磨豆腐,過一個(ge) 地地道道的傳(chuan) 統農(nong) 家年。喜歡旅遊的人,也可以一家人利用假日旅遊過年……總之,在承載不變的“吉祥、平安、喜慶、團圓”的過年內(nei) 涵和主題下,以各種過年形式將親(qin) 情鄉(xiang) 情全都融合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