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羊大腦秋色》攝影:魏賀龍
我出生在羊大堖山下的一個(ge) 小村莊,從(cong) 記事起就經常看到高聳入雲(yun) 的山峰,但直到12歲,老師讓同學們(men) 去羊大堖撿柴,我才第一次爬上去。之後的青少年時代,經常聽到老人們(men) 講羊大堖的故事,還多次去割過笆條、刨過藥材。參加工作後,還陪省、市來的朋友遊玩過幾次。不過,對羊大堖的印象僅(jin) 停留在幹農(nong) 活與(yu) 遊玩,記憶是零碎的,理解是粗淺的,印象是模糊的,更沒有靜下心來,係統地思考和挖掘其蘊含的精髓。2022年春天,涉縣旅行社的李書(shu) 龍打電話,說:“哥,你從(cong) 小生活在羊大堖山下,對羊大堖有一定的了解,現在又有時間了,很多曆史性的東(dong) 西不去發現、挖掘、整理,知情人會(hui) 越來越少,難度越來越大,現在搜集比以後更容易。”幾句話,讓我動了心思:把羊大堖寫(xie) 下來!也算為(wei) 生於(yu) 斯、衣於(yu) 斯、食於(yu) 斯、居於(yu) 斯、長於(yu) 斯的家鄉(xiang) 盡一點點綿薄之力。於(yu) 是我查找了《涉縣地名誌》、《涉縣縣誌》、《涉縣寺廟》等資料,先後走訪了梯上村原支部書(shu) 記付安平、現支部書(shu) 記張保軍(jun) 、村民張建華、趙文秀及岩上村楊張全、西泉村賈福用等,李書(shu) 龍還聯係了山西省黎城縣、左權縣旅遊局搜集到大量資料。為(wei) 在考察中能夠更形象、直觀、全麵地了解羊大堖的情況,在梯上村民張建華口述時,我還畫了一張羊大堖的草圖。2022年4月9日,我特邀了土生土長的梯上村原支書(shu) 付安平當向導,與(yu) 前川、樹嶼牧歌和攝影大家龍尚大山、筱靜及登山愛好者向日葵、王海葉一同實地考察,從(cong) 上山到下山約十多個(ge) 小時。了解到不少新內(nei) 容,使掌握的材料更豐(feng) 富,為(wei) 進一步整理打下了基礎。因個(ge) 人水平有限,我發現的廣度、挖掘的深度、理解的高度定有不少差距,對能否寫(xie) 出其靈、其魂沒有底氣,但總算邁出了一步,希望為(wei) 以後更好地挖掘、提升,宣傳(chuan) 這方勝地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底蘊恢宏羊大堖
羊大堖也稱楊道堖,位於(yu) 涉縣城西北遼城鄉(xiang) 賈家莊村北、梯上村西,主峰海拔1,562.9米,係涉縣第一高峰,比泰山高30多米,曆來有“登上羊大堖,離天一的腦(的腦:涉縣方言,即腦袋、頭的意思)”之說。整座山為(wei) 西北——東(dong) 南走向,長約5公裏,麵積約30平方公裏。該山為(wei) 河北省涉縣與(yu) 山西省左權縣、山西省黎城縣之交界。“羊大堖”名稱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說姓楊的道人在此修煉,得道成仙,故叫楊道堖;另一說是修建聖水寺時,因山高坡陡,磚瓦運輸困難,村民們(men) 都為(wei) 此發愁。晚上,鄰近幾個(ge) 村的村民都做了一個(ge) 同樣的夢,夢見自家的羊都背著磚瓦等建築材料兒(er) 往山上運。第二天早起,看到圈裏的羊都是大汗淋漓,山腳下堆放的建築材料一夜之間全部搬到山上了,故叫羊到堖;又說因此山險峻,通往山頂僅(jin) 有的三條小道如羊腸一樣纖細彎曲,非常難走,所以叫羊道堖,後衍化為(wei) 羊大堖。

《陡峭險峻的山路》攝影:魏賀龍
上羊大堖有三條主路,六條分路。河北方向一條主路,從(cong) 縣城出發到石門村右拐沿石岩路,過石窯、郝家、韓家窯、蘇家莊後左拐,經西泉到梯上的臭水圪道村。三條分路:或從(cong) 臭水圪道左上到常闖村後開始上山;或從(cong) 臭水圪道左上常闖村下,再右走到扁擔闖村(現無人、僅(jin) 有房址)上山;或從(cong) 臭水圪道右行,過梯上左拐到閻鼻窪,從(cong) 閻王鼻子尖上山。山西方向兩(liang) 條主路,從(cong) 清泉村開車直到南嶺或從(cong) 清泉徒步走山路到菩薩岩。三條分路:或上南嶺村後右走可達八裏闖下,開始爬山;或左拐到菩薩岩,再走小路登山;或過菩薩岩沿新開路繞彎而行。不管走那條路都要經曆:道如腸、行如蟹、喘如牛、汗如雨。
羊大堖是一座佛教聖山。說起羊大堖,第一個(ge) 想到的就是楊歧方會(hui) 得道成仙的故事。據黎城縣誌記載,禪宗臨(lin) 濟宗傳(chuan) 人的楊岐方會(hui) (公元992-1044年、一說原籍河北正定,又說原籍涉縣龍耳村),於(yu) 北宋中葉在五台山受具足戒,沿太行南行,過遼山(今左權縣)隱遁於(yu) 清泉村白岩山峰巔石洞。年複一年,群山為(wei) 伴,鬆果為(wei) 食,泉水解渴,須黃蓋頸,潛心悟道數十年,獨創楊岐派,成為(wei) 佛教禪宗的“五家七宗”(五家,指溈仰、臨(lin) 濟、曹洞、雲(yun) 門、法眼五宗,臨(lin) 濟宗後又衍生出黃龍、楊歧兩(liang) 派,與(yu) 上述五家並稱“七宗”)之一。從(cong) 此,羊大堖成為(wei) 佛教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造就了楊歧方會(hui) 、淨遇、秀峰、德明、萬(wan) 方、光玉、瑞福、圓悟、修奇、韜光、靜公等一代又一代名僧,其中楊岐方會(hui) 、圓悟、修奇三位大師影響最大。楊歧方會(hui) 得道成仙後南行傳(chuan) 法,楊岐派弘法至今遠傳(chuan) 日本、朝鮮、韓國及東(dong) 南亞(ya) 。圓悟禪師乃德明禪師門徒,後傳(chuan) 法於(yu) 江南天童寺一帶,是明朝崇禎年間名僧,著有《辟妄七書(shu) 》和《辟妄三錄》。修奇禪師出家在東(dong) 北,學道在四川,於(yu) 民國三年隱遁於(yu) 羊大堖,開辟誌公金頂䀝盧派道場。後有弟子遠居香港、新加坡弘法,今信徒多在中原地區。
去羊大堖大多要去聖水寺。聖水寺分上下兩(liang) 院,上院叫聖水寺
,始建於(yu) 北宋初年,海拔1500多米。四方形院落,坐北朝南,山門兩(liang) 旁有鍾鼓樓各一座。正殿內(nei) 立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三尊佛像,左陪殿立觀世音菩薩、金獅拜像,右陪殿立地藏王菩薩像。院內(nei) 正中有一石甃地洞,約1米多寬,5米多深,向正殿基底延伸,後有石龕,立有神位。寺院右側(ce) 建一方台,上立大小不一的石雕舍利塔三座,為(wei) 和尚清晨練功強身、夜間觀星望月之地。寺院左側(ce) 與(yu) 後側(ce) 有山泉汩汩入井,“聖水寺”因此而得名。更神奇的是,寺院內(nei) 枯死30年的牡丹,在1996年突然重新開花,清香可人,據說與(yu) 涉縣更樂(le) 一家寺院的牡丹同時開。除此之外,還有東(dong) 天門(木鍁豁)、西天門(聖水寺西有一處天險)和南天門(又名八裏闖)三麵環衛,東(dong) 天門可觀日出冉冉、西天門可賞月升月落、南天門可看雲(yun) 霧悠悠。寺院後上方有一山洞——仙人洞,傳(chuan) 說就是楊歧方會(hui) 修行和飛升之地。村人誤楊為(wei) 道人,稱其為(wei) 楊道人,今清泉村人仍流傳(chuan) 楊道人之說。後輩念其功德,將白岩山改成為(wei) 楊岐山。稱悟道岩洞為(wei) 仙人洞。

《航拍聖水寺》攝影:魏賀龍
聖水寺的下院叫天壇寺,位於(yu) 清泉村東(dong) ,從(cong) 村後經過九十九道石階便可以進入寺內(nei) 。碑文記載,天壇寺曾於(yu) 康熙、乾隆、道光等時期重修和擴大規模,但到1999年大多數殿宇頹廢,僅(jin) 存牆基和古碑數通。經過居士多方募化,重修正殿五間。正北為(wei) 三聖殿,內(nei) 塑阿彌陀、觀世音、大勢至三尊大佛。中國佛教協會(hui) 會(hui) 長趙樸初先生親(qin) 題殿名“大雄寶殿”,中國佛教協會(hui) 副會(hui) 長弘道大師愛新覺羅·恒鎮為(wei) 寺題名“天壇寺”,並撰一聯:“寶界現莊嚴(yan) 雲(yun) 凝華宴,香台散曼陀開般若雨。”
在考察中了解到,羊大堖的寺院,特別是聖水寺,雖然修建在山西境內(nei) ,但從(cong) 興(xing) 建到後來重修都是河北和山西兩(liang) 省周邊的善男信女們(men) 共同捐款捐物完成的。
目前,在山西境內(nei) 存有天壇寺、聖水庵、菩薩庵、聖水寺、仙人洞、塔窪寺等佛教古廟及古遺址十幾處。在河北境內(nei) 有朱道岩、牛道岩、小毛岩等朱姓、牛姓、毛姓修道遺址。羊大堖現存有舊時塔林、碑碣,內(nei) 容豐(feng) 富,曆史悠久。石塔直通蒼穹,石雕佛像、花鳥栩栩如生;古碑碣有二十餘(yu) 通,碑記齊全,有不少書(shu) 文並存的碑碣,其中高漢雯作詩“送韜光大師說法還山十五韻”等為(wei) 碑碣中之上品。
羊大堖寺廟眾(zhong) 多、名僧輩出,足以說明此地是一處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是一處可修成正果的佛教聖山,隻因年代久遠、地處偏僻、少有推介而默默無聞,遂成蒼山遺珠。
羊大堖是一座風景名山。去羊大堖可賞泰山之雄、華山之險、桂林之奇、峨媚之秀、村莊之樸。
說其雄:占地約30平方公裏,跨兩(liang) 省三區三縣。比泰山高30多米,隻有站在三縣交界最高處,才知其雄壯宏偉(wei) 。四周遠眺,奇峰聳峙龍騰虎躍,群山逶迤延綿不絕。近看溝底道路蜿蜒,村莊棋布,屋舍儼(yan) 然。白天,可看到龍山電廠煙囪白氣嫋嫋,可聽到涉縣城火車汽笛聲聲,可觀賞漳河湯湯、波光粼粼;晚上,可觀漫天星河變幻,可賞縣城溢彩流光。難怪有人雲(yun) :一腳能踩三縣地,雙手可摘日月星。鬆柏倒掛山巍峨,高語恐驚天上人。
道其險:從(cong) 河北方向來,或走抬頭隻見的一線天(常闖)、或四肢並用爬行的扁擔闖(扁擔闖村上的一條小道)、或戰戰兢兢登攀的閻鼻尖(閻鼻窪);從(cong) 山西方向去,要走驚心九曲十八盤、銷魂壁掛隧道路、回首膽寒八裏闖、頭暈目眩仙人橋,每一步都怵目驚心。“登山中不敢回頭,下山時不敢抬頭”,真可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論其奇:座座山峰奇形怪狀,聳雲(yun) 對峙。說上名的有龍頭峰、木鍁豁、仙婆峰、玉指峰、玉兔峰、老壽星峰、紅臉崖、百丈崖等,或丹崖峭壁高聳雲(yun) 天,或崔嵬崢嶸如牆似屏,或巉岩嵯峨維妙維肖,真是“橫看成林側(ce) ,高低各不同”。
賞其秀:羊大堖樹種繁多,植被茂密。特別在大集體(ti) 時,還建有林場,安排專(zhuan) 人植樹護林。春來桃花紅、杏花粉、李花白、連翹黃,芬芳襲人,沁人心脾!遇春雨,山下麥苗青青、桃花怒放,山頭白雪皚皚、耀眼茫茫,真是“一山有四季,三裏不同天”。至於(yu) 夏季,氣候涼爽,植物盡綠,時有雲(yun) 霧繚繞,如若仙境。秋天更為(wei) 迷人,綠鬆柏、紅黃櫨、黃櫸樹等各種色彩紛呈,層林盡染。紅的真摯、熱烈,黃的透亮、爽心,綠得幹脆、悅目!紅中有黃,黃中有綠,多姿多彩,巧妙搭配,渾然一體(ti) ,如詩如畫!冬天,卸了妝的羊大堖,或橫或豎或斜的山峰、山脊、山梁如強壯的肌腱,凹凸有致、線條清晰,天然一副水墨丹青。常有山泉水溢流崖壁上,冰淩倒掛,形態各異,悅人眼目;遇到特殊天氣,簇簇霧凇,妖嬈迷人;雪後,山頂白雪皚皚,長久不化,風景這邊獨好!
可以說,整座山就是立體(ti) 的畫,四季的詩,將不同季節的遊人熏染得如醉如癡。

攝影:魏賀龍
羊大堖帶水字的地名很多:聖水寺、飲虎池、天池、小井棧、水泉窪、水洞、林場井等等。集體(ti) 時代,周邊村幾萬(wan) 隻羊夏天都要在山上“宿山”,就是因為(wei) 氣候涼爽,水源充足。奇怪的是所有水源旱不涸澇不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因山中野生藥材較多,水中含有多種中藥成份及微量元素,清冽甘醇可口。
言其樸:羊大堖山下的村莊大多粗獷、簡約、古樸,尤其梯上、岩上兩(liang) 個(ge) 村最具特色。
梯上村是河北涉縣遼城鄉(xiang) 的一個(ge) 地處深山的行政村,由梯上、常闖、北窪、大西溝、南架上、大南峧、臭水圪道等7個(ge) 自然村組成。據《涉縣地名誌》記載,村人由清朝乾隆、道光年間相繼從(cong) 河南林縣、河北涉縣更樂(le) 村和城裏等地遷來定居,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全村分布在方圓二十多裏的溝穀山梁,三戶一村、五戶一莊,房屋或建在山梁或藏在山凹,有“對麵聊家常、近身走半天”的說法。村內(nei) 石頭街、石碾磨、土坯牆、石板頂,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獨具特色。因1996年洪災嚴(yan) 重,加之上學難、就醫難、行路難等多種原因,2006年縣委、縣政府實施扶貧移民搬遷,將梯上村搬到原兵器工業(ye) 部第六機械廠舊址。
岩上村位於(yu) 羊大堖東(dong) 部,是遼城鄉(xiang) 東(dong) 泉村的一個(ge) 自然村,與(yu) 山西省左權縣一山之隔。境內(nei) 有數十處古長城(屬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傳(chuan) 說是趙國通往燕國的古棧道之一。有碑文記載,岩上村立於(yu) 明朝前期,立村之初為(wei) 李姓與(yu) 樊姓,後有張姓、王姓陸續入住。《涉縣地名誌》記載,清末郝姓由本縣郝家村、楊姓從(cong) 本縣更樂(le) 下南頭遷入。岩上村地處深山,植被茂密,景色怡人。原在石岩上建房立村,故叫“岩上”,後因交通不便遷至岩下,但村名未變。房屋院落多呈品字形,或依岩洞、或靠山體(ti) 、或坐巨石而建,別具一格。村內(nei) 參天古樹、石街、石碾、石磨、石橋、石井、石窖、石碓臼隨處可見,特色濃鬱。全村高考以來,培養(yang) 了30多名大學生,占全村人數的五分之一還多。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2017年6月10日中央電視台在第七頻道曾予以報道。
“地僻塵煙少,山深清夢多”。這些村莊保留著原始、古樸的山村麵貌,成為(wei) 周邊遊客旅遊的目的地。難怪“驢友”吟道:遇樹有畫意,見石生詩情。相逢山村語,小住掃心塵。

攝影:魏賀龍
羊大堖是一座革命的紅山。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八路軍(jun) 總部就設在羊大堖山腳下的麻田村。據上年紀的老人講,朱德、彭德懷、左權等指揮部人員利用此地山高林密、山勢險要的地利,在小背(羊大堖的一個(ge) 地名)戰鬥生活了好長時間。八路軍(jun) 兵工廠、服裝廠就隱蔽在聖水寺生產(chan) 子彈、裁縫被服,為(wei) 打擊日寇、鞏固根據地提供了保障。天壇寺是八路軍(jun) 總部報社、書(shu) 店所在地,為(wei) 我黨(dang) 宣傳(chuan) 抗日政策、發動廣大群眾(zhong) 、鼓舞軍(jun) 民抗戰做出巨大貢獻。著名作家、山藥蛋派鼻祖趙樹理在這裏創作了著名的小說《小二黑結婚》。
考察中,我們(men) 還了解到山下的村民在抗擊日寇的感人事跡。由於(yu) 羊大堖周邊村的群眾(zhong) 基礎好,抗日戰爭(zheng) 時期,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曾帶五大隊來到岩上村墾荒種田,村東(dong) 山頂老祖廟和龍寺腦曾是司令部辦公場所。一二九師政治部主任黃鎮率人進駐常闖村,白天在張乃朝家辦公,晚上去趙毛旦家睡覺,在常闖村工作戰鬥達兩(liang) 個(ge) 多月。常闖村現任支部書(shu) 記張保軍(jun) 的九爺爺張九成,18歲參加了八路軍(jun) ,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zheng) 、解放戰爭(zheng) 。解放後曾任東(dong) 北某軍(jun) 區司令員,在東(dong) 北成家,生有一男一女。早年回來探親(qin) 時把警衛連留在縣城,後級別達中央委員。日寇大“掃蕩”時,大西溝村楊榜蘭(lan) 與(yu) 村民們(men) 躲在一個(ge) 山洞裏被日寇發現,為(wei) 保護鄉(xiang) 親(qin) 他隻身主動鑽出來,帶著日寇走到老虎棧的懸崖絕壁上,乘鬼子不備,抱著一個(ge) 鬼子跳下山崖。所幸,鬼子摔死了,他被樹枝掛住,雖然受傷(shang) ,但活了下來,一直活到七十多歲。西泉村田玉聰與(yu) 村長賈奮竹躲進後西溝岩(又名窟窿岩),看到兩(liang) 名日寇搜山,便靈機一動,在一處日寇必經的懸崖小道上支上了一塊懸空石板。果然,兩(liang) 名日寇一腳踩空,摔死在山下,當年被評為(wei) “殺敵英雄。”岩上村有四名熱血青年踴躍參軍(jun) ,其中兩(liang) 名在解放戰爭(zheng) 中犧牲,一名在抗美援朝中壯烈。村民楊花廷經多層選拔成為(wei) 劉伯承師長的警衛員,參加過解放太原戰爭(zheng) ,立過軍(jun) 功。
從(cong) 抗日戰爭(zheng) 到解放戰爭(zheng) ,羊大堖周圍村莊“戶戶有青壯參軍(jun) ,村村有支前小隊”,為(wei) 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貢獻。因此,羊大堖是一座革命之山、紅色之山。
羊大堖是一座物產(chan) 豐(feng) 富的寶山。此地植被茂密,據統計,各類樹木200餘(yu) 種,有櫟、椿、槐、橡、鬆、柏等樹木,間生荊條、酸棗、葛、藤等灌木。山上長滿了各種中藥材,據河北中藥材第十六小組實地普查,羊大堖現有連翹、黃芪、黃精、黨(dang) 參、柴胡及世界瀕危二級保護植物太行花等上千種中藥材,常用藥材達200多種。2010年11月14日,涉縣原衛生局局長付正良帶領普查小組在山中發現了野生黃芪群,其中一株頭直徑達25厘米,根徑長2.45米,村民戲稱“比姚明高,比海碗粗”,堪稱野生“黃芪王”。中國中醫藥報配圖、中國新聞網在2011年1月13日以河北發現巨型野生“黃芪王”、河北新聞網2012年6月26日以河北邯鄲發現超級野生“黃芪王”為(wei) 題作了報道。核桃、花椒、柿樹加上漫山遍野的野生連翹,增加了村民收入,村裏人都說羊大堖是一座“寶山”。優(you) 越的自然環境成為(wei) 動物們(men) 生活的天堂,各種動物達150餘(yu) 種。天上飛的有雕、鷹、鷂等鳥類,地上跑的有虎、豹、狼、狐狸、野雞、野兔、野豬、野羊、鹿及蟒蛇等動物族群。據向導付安平介紹,此山還有礦產(chan) ,有一處叫銀窯背的地方有銀礦,小毛岩附近還有鐵礦、金礦。東(dong) 部山腳裸露著大麵積紫紅石英砂岩,石英含量高達90%以上,為(wei) 建材優(you) 質原料。

《壽星峰》攝影:魏賀龍
羊大堖是一座詭異的神秘之山。在羊大堖下的村莊裏到現在還流傳(chuan) 著許多悠久而神秘的傳(chuan) 說,雖近怪異,亦足見人心向善,民風淳厚。除楊歧方會(hui) 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外,還有仙婆山(俗稱老婆山)降虎妖安黎民、玉兔戀景、老壽星獻桃、玉指峰鎮魔、轉山迷魂、仙人洞迷霧驅日寇、鐵拐李與(yu) 朱砂洞、和尚與(yu) 老虎等傳(chuan) 說,給羊大堖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抗戰時期,村民躲到仙人洞中祈求仙人保祐。就在剛聽到鬼子嘰裏咕嚕的聲音時,洞外突然濃霧四起,鬼子分不清東(dong) 西南北,一下子暈頭轉向,隻得狼狽回返!鬼子走後沒多久,便雲(yun) 開日出。
長期生活在此地的人們(men) 知道聖水寺周圍草木神聖、不可妄動。某村某人(真實故事隱去姓名)在聖水寺周邊幹農(nong) 活,下工後隨手砍了三四十根椽,賣了幾十塊錢藏到裝米的瓦缸裏,沒想到過節時點的蠟燒掉了蓋子,把瓦缸裏的錢和米全燒光了,還得了一場病,後去聖水寺燒香祈禱才平安無事。
離羊大堖不遠的某村有一位村民(真人真事隱去姓名),他目不識丁,終身未娶,少年得祖傳(chuan) 醫術,常常利用空閑上山采藥,回來自行炮製。遇到村民有個(ge) 頭痛腦熱的號脈後,把自己炮製的藥給村民吃,很快就好,分文不取,周圍十裏八鄉(xiang) 找他看病人的人很多。1988年春夏之際,本村一婦女左腰間得了“帶狀皰疹”,疼痛難忍,本著試試看的想法回家找他治療。隻見他從(cong) 缸裏舀了一碗水,先喝一口漱了漱口,爾後伸出右手中指,一邊指著得病的地方比劃著畫圓圈,一邊嘴裏嘟嘟囔囔地念叨著什麽(me) ,念完後喝一口碗裏的水,噗、噗、噗,噴到病灶上,連續三次後便讓回家。如此一天兩(liang) 次,三天後痊愈(真人真事)。此人直到2010年81歲去世,周邊村的人都知道他做了一輩子好事。
岩上村現在還有兩(liang) 位收毒奇人叫楊小考、楊榜付,是民間外傷(shang) 收毒法楊維新祖傳(chuan) 第六代傳(chuan) 承人,遇三鄉(xiang) 五裏有人被蛇、蠍、蜂所傷(shang) ,便用祖傳(chuan) 收毒法免費治療,很快就好,為(wei) 鄉(xiang) 親(qin) 鄰裏提供了很多方便。2018年7月份,山西麻田鎮窯底村素英被蛇咬傷(shang) ,在北京找專(zhuan) 家都沒辦法治了,隻好回家。回來後,得知岩上村楊榜付治療蛇咬傷(shang) 有祖傳(chuan) 秘法,便找到岩上村,經楊榜付二十多天治療,痊愈回家。
羊大堖樸實厚重、恢宏大氣的底蘊孕育了周邊一代又一代人們(men) 蕙心紈質的品德、百折不撓的鬥誌、容納百川的氣度、徇國忘我的情懷、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八百裏太行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涉縣老區一座高聳的豐(feng) 碑。如有仁人誌士能繼續挖掘其內(nei) 涵並發揚光大,必將對涉縣的文化傳(chuan) 承、經濟發展和人文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men) 拭目以待!
附傳(chuan) 說搜集故事:
一、
仙婆(俗稱老婆山)降虎妖的傳(chuan) 說
傳(chuan) 說上古時期羊大堖水泉窪(地名)附近有一頭虎妖,經常興(xing) 風作浪,禍害山下百姓。玉帝得知後,派大仙女、二仙女下界除妖。兩(liang) 位仙女與(yu) 虎妖大戰三百回合後,虎妖自知不敵,甘願臣服。但兩(liang) 位仙女擔心老虎妖性複發,各吹一口仙氣化成自己的模樣鎮守在老虎不遠的地方,自己回天宮複命,從(cong) 此人間太平。現在遊人從(cong) 很遠的西泉橋上就可以看到大仙婆山(大老婆山)、二仙婆山(二老婆山)及對麵的老虎棧。
二、
玉兔下凡羊大堖的傳(chuan) 說
從(cong) 聖水寺抬頭東(dong) 望,可看到木鍁豁西南方一座山如一隻玉兔抬頭望天。傳(chuan) 說,玉兔乘嫦娥睡著,偷偷跑到人間,到羊大堖時看到多靈藥靈草很多,而且風景如畫,便流連忘返。嫦娥醒來,不見玉兔,在月宮大喝一聲:“孽畜,還不快快歸來”!玉兔貪戀此地匆忙間靈機一動,拔下一根兔毛變幻成自己身形占住此地,飛天而去。
三、
老壽星獻桃的傳(chuan) 說
據記載,老壽星生於(yu) 公元前770年,東(dong) 周時衛煙城(今濮陽縣徐鎮)一姓徐的貧苦人家,頭、身、腿三部分長短相等,加之排行第三、故名三亭,相傳(chuan) 為(wei) 南極壽星降生。他平時樂(le) 善好施,廣恤貧苦,且總不被人知,又行蹤飄忽,人皆稱之為(wei) 神。傳(chuan) 說有一天老壽星走到羊大堖一座山頭上,左右觀看,看到此處山脈龍騰虎躍、氣勢磅礴,山下生活的人們(men) 淳樸、善良,想著給此風水寶地留下點福澤。於(yu) 是,便把手中的仙桃核丟(diu) 到山上,之後又隨手薅下一根胡須,化作自己的樣子留在了山峰上。現在從(cong) 扁擔闖村抬頭往上看,就好象老壽星腳踏祥雲(yun) 而來,身、頭、須清晰可見,栩栩如生!聖水寺旁有個(ge) 地方叫桃窪,那裏及周邊村莊有著悠久種桃樹的曆史,而且味道鮮美,據說就是老壽星留下的。所以梯上村長壽的人很多,有:“人過七十是小事,活過八十是常事,九十上百不是事”的說法。據了解,梯上村最長壽的是付國英,活了109歲。現在70歲以上的老人40餘(yu) 人,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18名,90歲以上的5名。好幾位80多歲的老人耳不聾、眼不花、精神矍鑠,都說與(yu) 老壽星在此保祐和他贈送的仙桃密不可分。
四、
仙人洞迷霧驅日寇的傳(chuan) 說
梯上村大西溝上有一仙人洞,洞長約百米,寬窄不一,最寬處約十多米,最窄處側(ce) 身才能擠過去。洞內(nei) 鍾乳奇觀,令人讚歎!更主要的是洞內(nei) 仙人十分靈驗。現在活著的老人親(qin) 身經曆說,日寇掃蕩時,村民躲避洞中祈求仙人保祐,當剛聽到鬼子嘰裏咕嚕的聲音時,外麵突然濃霧四起,鬼子一下子分不清東(dong) 西南北,暈頭轉向,隻得狼狽回返!鬼子走後沒多久,便雲(yun) 開日出,村民得以平安。
五、
鐵拐李與(yu) 朱砂洞
相傳(chuan) 八仙之一的鐵拐李常背的兩(liang) 個(ge) 大葫蘆裏裝有神藥,安神定眩,藥到病除,據說那藥就來自羊大堖。一天,鐵拐李感覺非常煩悶,無法排解,自己被百姓捧為(wei) 仙人,卻不能治百姓病痛。於(yu) 是,便入山尋藥。一天走到羊大堖,正茫然,忽聞喜鵲啼叫,抬眼望喜鵲鳴叫處,紫雲(yun) 氤氳,甚奇。攀壁見一洞,進入洞內(nei) ,見洞壁朱色岩石,細心觀摩。不經意間,他用食指摩擦洞壁岩石,將赤色的粉末送入口中品嚐,忽然覺得心安神寧。驚詫中,他意識到這就是要找的神藥,後通過多次驗證,果有神效,這就是具有安神定暈功能的朱砂。後來,他又研製出不同的配劑,製成適宜於(yu) 男女的丹藥,並將配藥的方法及采藥的山洞告知弟子及百姓。從(cong) 此,來聖水寺拜佛的善男信女拜佛求吉祥,取聖水,采朱砂去百災。
六、
和尚與(yu) 老虎的傳(chuan) 說
聖水寺不遠處有明月池。池不大,水清甘甜,常年不盈不涸,飛禽虎鹿共飲之。突然,幾天晚上夜深人靜時,山門傳(chuan) 來不斷的嘶嘶聲,寺裏的和尚誰也沒在意。一天晚上明月高照,嘶嘶聲又響起來了。住持派一個(ge) 小和尚去察看,愣頭愣腦小和尚剛走到大門,就聽到低沉瘮人的虎吼。小和尚借月光從(cong) 門縫一看,隻見一頭斑斕白額虎擋在大門外頭。小和尚嚇得慌不擇路,跌跌撞撞跑回去告訴住持。住持同小和尚一起回到大門前。此時,老虎好像有靈感,把虎掌扣在門縫處。住持仔細一看,恍然大悟,原來老虎掌上有一根刺,來佛門求助。於(yu) 是,借著月光順手給老虎拔了刺。老虎似通人性,地上一爬,低吼三聲離去。
七、
玉指峰鎮蟒怪的傳(chuan) 說
沿羊大堖山脈延伸不遠有座山叫黑山尖,山上住著一條蟒怪,常常噴雲(yun) 吐霧讓人分不清南北,或口吹狂風肆虐地裏莊稼,或變為(wei) 人形騙吃童男童女。山下村民深受其害,隻好遷徙它處。玉帝得知後,便派觀音菩薩降妖除害。觀音菩薩到此後,隨手拔下頭上的一根簪子,一甩就把蟒怪的頭釘在黑山尖。可蟒尾還在不停的甩動,觀音菩薩又從(cong) 寶瓶的柳枝上揪下一片柳葉吹了一口氣變幻成玉指釘住了蟒尾,從(cong) 此風平浪靜。人們(men) 為(wei) 頌揚觀音菩薩的功德,便在聖水寺的陪殿裏塑了觀音菩薩像供後人跪拜。到常闖村看對麵山峰就像象一根指頭,就是玉指峰。釘在黑山尖的鐵橛子,現在也還可以看到。
八、轉山迷魂的傳(chuan) 說
轉山在常闖村右上方,上小井棧向左便可看到。轉山上有蛇洞,生活著一條頭有碗口粗、長有一丈多的蟒蛇(梯上村多人多次看到)。傳(chuan) 說,蟒蛇受聖水寺菩薩點化在轉山修練,並讓蟒蛇用法力檢驗拜佛之人是否真誠。因此,凡去聖水寺拜佛路過此地,真心實意的平安無事,虛情假意的會(hui) 在此迷路,半天轉不出來,所以叫轉山。因此,當村人事有不明、發生爭(zheng) 執時常發誓說:要不信,咱去轉山走一趟,看看誰真誰假!
九、皇墳的傳(chuan) 說
皇墳位於(yu) 岩上村。傳(chuan) 說明末後期李自成在岩上村招兵買(mai) 馬,積草囤糧。起義(yi) 後李自成、李思成、樊大成、樊二成等率兵外出征戰,多年未歸。李自成之妻獨自生活,後自籌銀兩(liang) ,組織人力修建了岩坡路。死後,村人找了一塊風水寶地以皇後之禮埋葬。所以,現在岩上村有皇墳的地名和傳(chuan) 說。
十、
魯班幫修聖水寺的傳(chuan) 說
傳(chuan) 說 ,興(xing) 建聖水寺時,每到夜深人靜,聖水寺右後上方的紅崖上就會(hui) 傳(chuan) 來“叮叮當當、叮叮當當”開鑿石頭的聲音,到黎明雞叫便消失了。有幾個(ge) 膽大、好奇的人晚上聽到聲音便偷偷去查看,結果到那裏後卻什麽(me) 也看不到,什麽(me) 也聽不到,可一回到寺裏那地方又傳(chuan) 來“叮叮當當”的聲音。而且還發現,第一天傍晚留下沒有完鑿完的石頭,第二天早上都完工了,人們(men) 特別驚奇!有一天,去化緣的主持回來後,人們(men) 便把情況說給了主持。主持微微一笑說:魯班爺幫忙哩!便不再言語。這種情況一直到寺廟建成。這個(ge) 傳(chuan) 說真假不知,但離此不遠,西泉村東(dong) 三層堖的一個(ge) 石窟裏,實實在在雕刻有三尊佛像,傳(chuan) 說是魯班雕刻的。
十一、朱砂洞的傳(chuan) 說
北宋年間,穆桂英率大軍(jun) 駐紮在此。為(wei) 給受傷(shang) 的士兵治病,她派人四處尋藥,終於(yu) 發現半山腰的山洞中有大量朱砂,但是無法取下來,相傳(chuan) 是有位神仙在此保護著。時隔不久,朱砂被南蠻發現,運用妖法將朱砂采走。很快,此洞被外人所知,於(yu) 是就不斷有人來此,運走紅色的粉末,用作塗料或顏料。久而久之,洞中隻有少許粉末存在,朱砂盡無,現存遺址一處。
十二、山神廟的傳(chuan) 說
羊大堖的山神廟在南嶺上,非常靈驗,在羊大堖周圍看不到豹子,據說與(yu) 其有關(guan) 。相傳(chuan) 在很久以前,羊大堖有很多豹子,有外地人來羊大堖準備用藥毒死它們(men) ,以取其皮毛,換些錢財。有好心的老漢見此情況,於(yu) 心不忍,便想辦法解救這些生靈。情急之下,老漢來到山神廟,跪下向山神禱告,說:“現在有人要害死豹子,如果山神有靈,請保佑豹子,讓它們(men) 趕快離開,慢了就要大禍臨(lin) 頭。”說來也怪,自此之後,周圍再也沒有見到豹子的蹤跡。當然,外地人也莫名其妙,空手而歸。
十三、黑龍洞的傳(chuan) 說
黑龍洞位於(yu) 南嶺下一裏之遙,傳(chuan) 說是人們(men) 祈雨的地方。當遇到天旱,人們(men) 就站在山上用一把幹草從(cong) 山上伸下來,如果在洞口點著,即證明無雨;如果點不著,三天以內(nei) 必下雨。這是一種迷信說法,當然也是人們(men) 急於(yu) 求雨,迫切希望降雨的一種舉(ju) 動和心態。其實,從(cong) 科學角度講,幹草本身是有潮氣的,如果點不著,說明洞內(nei) 有潮氣,可能要下雨;如果點著,說明空氣幹燥、少雨,這是科學原理被集體(ti) 的無意識迷信化了。
十四、躲兵寨、碾米臼的傳(chuan) 說
在正對清泉村的山峰之上,陽涉鐵路對過,有一處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視野開闊的地帶,人稱“躲兵寨”。傳(chuan) 說,在過去兵荒馬亂(luan) 的年代,人們(men) 為(wei) 了躲避戰亂(luan) ,紛紛外出尋找最佳躲藏地點。一天,有人沿著崎嶇不平的小路砍開荊棘,掀開亂(luan) 草上去,眼前豁然開朗。這裏進可攻、退可守,在當時條件下,稍加修整改造,便成為(wei) 人們(men) 躲避戰亂(luan) 的理想場所。如今,這裏成為(wei) 人們(men) 極目遠眺、修身養(yang) 性的好去處。在那裏可以看見山西省清泉、麻田及河北省涉縣等地的多條公路。
而在躲兵寨有一件碾米的石具,傳(chuan) 說是宋代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時,大部隊駐紮在此,用石頭鑿的一個(ge) 碾米的石具,供人馬碾米之用,部隊走時留了下來。久而久之,每到躲避戰亂(luan) 時人們(men) 也用此碾米。這個(ge) 米臼曆經風雨,見證了不同曆史時代的滄桑。
十五、菩薩庵飛來石傳(chuan) 說
菩薩庵位於(yu) 羊大堖的山腰,海拔1200米左右,背靠青山,麵朝漳水,蒼鬆環繞,鬱鬱蔥蔥。有金代泰和二年(1202年)《重修誌記》碑可考,這裏是德明和尚的悟道場所。庵內(nei) 現存樓殿五間,東(dong) 西南轉角樓各五間,還有碑記七通。樓殿下有水閣,閣中有一眼泉井,清冽甘甜,不涸不溢,可供400人飲用,有飲泉水、治百病的說法。菩薩庵中的一大奇觀為(wei) 院中的飛來石。這塊巨石於(yu) 1983年7月15日憑空飛來,穿過正殿屋脊後,掉入院中。奇就奇在門框等處都
不能使石頭飛出,沒有砸壞任何東(dong) 西,隻在院內(nei) 砸了一個(ge) 坑,憑空增添了一處景觀。2000年臨(lin) 濟宗第四十五代常仁弘道大師考察時,心有感發,揮毫題寫(xie) “飛來石”。
十六、
聖水庵雷公井的傳(chuan) 說
聖水庵位於(yu) 塔凹朝陽洞下,因庵邊有一眼泉井,取名聖水庵。現有南北大殿,東(dong) 西廊房。大殿內(nei) 塑有一佛、二菩薩、十二圓覺、十六羅漢。雷公井位於(yu) 聖水庵旁,井中套井,井裏有井,且分上下兩(liang) 階,並且在井下有婉蜓曲折之勢。相傳(chuan) 每年的農(nong) 曆二月初二,通常會(hui) 響雷,在雷響之後,如果你所居住的地方有水,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可找出泉水。通常情況下,井中泉水保持滿井,如果遇到特別幹旱的年景,泉水會(hui) 順著東(dong) 北方向流去,人們(men) 隻有下到井底才可觀賞到這一奇觀。
十七、
水洞的傳(chuan) 說
水洞(地名)是羊大堖最神奇的地方之一,地處羊大堖主峰北側(ce) ,牛鼻岩左上方,口大裏小,深約五、六米,高約兩(liang) 米,麵積約十五六平米。洞底有左右兩(liang) 個(ge) 小洞,一深一淺,其中一小洞長年流水。
開國元帥彭德懷曾經在此避難,常闖村趙金虎,曾經冒著生命危險,每天夜裏為(wei) 首長送飯。
對水洞的傳(chuan) 說很多:一說裏邊住著一條龍,是龍王洞府,可行雲(yun) 布雨;一說裏邊住著一條蟒(付安平等多人多次見到過),有人說頭如碗口大,長約一丈多;有人說象布袋那麽(me) 粗,有十幾丈長;又說裏邊住著別的神仙。龍和神仙沒有人見過,但付安平等多人多次在水洞周圍多次看到蟒蛇出入。除此外,水洞有兩(liang) 奇卻都是大家公認的:第一奇是,水洞裏有一水坑,一年四季不涸不盈,喝了可以治肚痛。如果清理水坑裏的淤泥,水馬上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也不知道去了哪裏。如果把淤泥再填上,水馬上就滿了。第二奇是,幹旱求雨,百求百應。凡遇旱年,村裏隻要有三個(ge) 德高望重的男人去求雨,三天之內(nei) ,必然下雨。去時帶上香、紙、供品、鞭炮及一個(ge) 小空瓶。到那裏後,先點上香、擺上供品、燒了紙,三人一齊跪下磕頭並訴說求雨之事。之後帶上灌滿水的小瓶回返,沿途其中兩(liang) 個(ge) 人不能說話。回來後找一空閑之屋供上龍王神位,並把帶回的瓶水一起供起來,三天之內(nei) 必降雨。降雨後還要再上供、燒香、放鞭炮。據多次參與(yu) 過這項活動的張建華(小名乃蛋)講,從(cong) 祖輩到他這一輩,都十分靈驗。
十八、龍珠懸棺之謎
羊大堖山下梯上村所轄自然村臭水圪道村下,有一塊風水寶地,叫二龍戲珠的地方。二龍是指從(cong) 常闖、扁擔闖溝及梯上村溝裏流下的水。珠是指這兩(liang) 條溝交匯處突兀出來的一塊不規則的巨石,大約三四百平米,高約兩(liang) 三丈。巨石的最前邊有一石岩,離溝底丈許,麵積如床。梯上村四五十以上年紀的人都知道,不知道何處何月何人,把一口棺材放在哪裏,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何日,那口棺材突然不知去向,成為(wei) 未解之謎。
十九、葦水堖懸棺之謎。
遼城鄉(xiang) 西泉村四十歲以上的人都知道,村斜對麵西北方的葦水堖半山崖上,有一口棺材,從(cong) 遠處看像一個(ge) 小匣子。不知道什麽(me) 人、什麽(me) 時候放上去的。隻是每年清明節前後,村人都會(hui) 看到村後石橋前一堆堆燒紙的痕跡。大約九十年代人們(men) 發現棺材突然就沒有了,成為(wei) 村裏的一大謎而流傳(chuan) 至今。
二十、黑山尖夜觀北京城傳(chuan) 說
傳(chuan) 說羊大堖山下不遠的蘇家莊村西北方有一座大山叫黑山尖,是一座有靈氣的山,可出三鬥三升芝麻官。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晚上子時,站到山頂上,可以看到北京城的夜景,街道旁的房屋、晃動的人影、閃爍的燈光如在眼前。不知道什麽(me) 時候南蠻來了不少人,在山上放了上千隻羊,以此為(wei) 掩護在山上生活了三年多,釘了三根鐵橛子破了此風水。從(cong) 此,夜觀北京城的景象就消失了。傳(chuan) 說不知道真假,鐵橛子卻是真的。據蘇家莊村村民蘇成所等講,他們(men) 多次看到鐵橛子,一個(ge) 在山頂的石頭縫裏、一個(ge) 在山頂右下偏西的石頭縫裏,用手可以晃動,隻是無法取出。
二十一、岩窪溝的傳(chuan) 說
為(wei) 解決(jue) 梯上村行路難問題,1981年梯上村民在村支書(shu) 付忠新、民兵連長付安平的帶領下開山修路,可修到岩窪溝路段時遇到了幾塊巨石,連續兩(liang) 次所有裝好炸藥的炮都炸不響。村裏一位有經驗的老人出主意,讓村裏人在岩窪溝燒香上供祈禱,並建議不要炸其中的兩(liang) 塊巨石,券一小石橋通過。無可奈何之下,人們(men) 隻好照辦,第二天,修路回歸正常。現在去梯上村路過岩窪溝時,會(hui) 看到兩(liang) 塊巨石邊有一座小石橋。
二十二、葦水堖龍王廟的傳(chuan) 說
遼城鄉(xiang) 西泉村斜對麵西北方的委子水堖(
主山名叫黑陽山)的半山崖有一座龍王廟,據碑文記載:明成化年間已有草廟一座,供龍公、龍母二位之神,後曆經多次重修至今。據梯上村民張建華、西泉村上年紀的人說,此廟十分靈驗。梯上有七個(ge) 自然村組成,有一年大旱,梯上村準備去求雨,可聯係常闖、臭水圪道和西泉時,他們(men) 都沒有這個(ge) 想法。無奈之下,梯上、閻鼻窪、大西溝、大南峧幾個(ge) 村便聯合去葦水堖龍王廟求雨,回來後沒多長時間,便下了一場透雨,可沒有去的幾個(ge) 村卻滴雨未下。石窯村一個(ge) 財主也去求雨,可三天了沒有下雨,財主拿著算盤去和龍王爺算帳。第二天,他家一道溝的土地全部衝(chong) 毀。嚇得他馬上去龍王廟禱告,後才平安無事。有一天,西泉村財主付子房的老婆做了一個(ge) 夢:夢到龍王爺說,葦水堖半崖上一口懸棺,壞了風水要搬家需借他家的騾馬。第二天早起到圈裏查看,發現所有騾馬全是大汗淋漓。又找人去原龍王廟的地方看,發現原有房屋已拆倒,物料已搬到現在廟的位置。可這個(ge) 地方一是沒有土,二是沒有水,怎麽(me) 蓋廟啊?當天晚上,村裏一個(ge) 德高望眾(zhong) 的人又做了一下夢:夢到龍王告訴他,用刀可劈出水,用劍可插出土,並指給他具體(ti) 位置。第二天,他找一把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夢中龍王爺指定的位置找水,結果一劍下去,泉水噴湧而出。龍王廟右對麵崖下可以看到就是“刀劈泉”,用劍插的地方的土正好蓋了三間房。
後記: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關(guan) 於(yu) 羊大堖的材料初步成型。盡管好多地方因不盡人意而忐忑不安,但總算邁出了蹣跚的第一步。在寫(xie) 作的過程中有不少熱心的領導、朋友給予我大力的鼓勵和支持,我們(men) 深表感謝!除前言中提到的朋友外,另有張華平、李俊國、董全順、師美素、楊少雄、江吉雲(yun) 、呂常明、牛真良、王瑜等等,給我們(men) 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並修改了許多不恰當的地方,特別是呂常明同誌從(cong) 框架結構到句子的語法、從(cong) 如何準確表述到標點符號的精準運用等不厭其煩,修改了好幾次。他一絲(si) 不苟的態度,讓我十分敬佩!同時,還有不少人,給我們(men) 提供了許多線索,但因時間倉(cang) 促沒有更深的去了解。如梯上村民張建華提供:他大叔叔叫張土成,也是在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參軍(jun) ,立下戰功,解放後在上海參加工作,前十幾年還回來探親(qin) 。西泉董全順提供:西泉村對麵的葦水堖上有“懸棺”及村後小石橋發生的神秘故事等等。
對於(yu) 曆史綿長,人文厚重的羊大堖,我們(men) 的拙作淺白而粗糙,盼望更多的高人同好從(cong) 不同的視角去作更全麵、更深入的探索與(yu) 發現,讓羊大堖這顆八百裏太行中璀璨的明珠發揚光大,為(wei) 涉縣的文化傳(chuan) 承、經濟發展和人文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眷戀著!祈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