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入股是國家提出的農(nong) 村土地流轉形式之一。簡單地說,就是農(nong) 民以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作為(wei) 股份,入股合作社或者農(nong) 企,並以此為(wei) 依據參與(yu) 利潤分紅。近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試點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的重點任務。
未來,這一試點範圍還將進一步擴大。據悉,各省(區、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將牽頭組織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試點工作,在尚未開展試點的地方適時選擇一批具備條件的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開展試點。
土地入股,是十七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國家提出的農(nong) 村土地流轉形式之一。在經過多年的試點工作後,全國性的文件正式出台。不得不說,隨著城市經濟與(yu) 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鄉(xiang) 村雖然發展很快但相對滯後;我國城鄉(xiang) 建設差距依然存在較大鴻溝;城鄉(xiang) 統籌兼顧、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績,但製約的瓶頸依然沒有完全打破,其原因便在土地問題上。
土地入股既有利於(yu) 合作社、農(nong) 企、專(zhuan) 業(ye) 大戶、家庭農(nong) 場等集中連片地經營土地,也方便小農(nong) 戶參與(yu) 到農(nong) 業(ye) 現代化、產(chan) 業(ye) 化的潮流當中,擴寬農(nong) 民的收入來源,激發農(nong) 村土地的活力,加強土地的流轉與(yu) 使用,改變如今大量土地閑置的狀況。
一、農(nong) 村“土地入股”勢在必行,如何有利於(yu) 民?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六大部門,12月24日聯合下發了《關(guan) 於(yu) 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試點的指導意見》,旨在進一步在全國推廣“土地入股”。妥善處理農(nong) 戶退出問題,探索通過限定最短入股期限、調換地塊等方式,穩定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對土地經營的預期。
土地入股既有利於(yu) 合作社、農(nong) 企、專(zhuan) 業(ye) 大戶、家庭農(nong) 場等集中連片地經營土地,也方便小農(nong) 戶參與(yu) 到農(nong) 業(ye) 現代化、產(chan) 業(ye) 化的潮流當中,擴寬農(nong) 民的收入來源。
二、關(guan) 於(yu) 農(nong) 村如何開展土地(指農(nong) 戶家庭承包地)經營權?附上原文件主要看這四點
《關(guan) 於(yu) 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試點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改革、財政、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ye) 管理部、各省會(hui) (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國家稅務總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部署,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完善農(nong) 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要求,指導各地穩妥開展土地(指農(nong) 戶家庭承包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試點工作,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的重要意義(yi)
(一)土地經營權入股是用活土地經營權的有效形式。推行土地經營權入股,是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土地經營權入股龍頭企業(ye) 和作價(jia) 出資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以下統稱土地經營權入股),使農(nong) 民擁有更多的流轉方式選擇,讓農(nong) 民分享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利潤,拓展農(nong) 民財產(chan) 性收入來源。同時,也讓龍頭企業(y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獲得土地經營權,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推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
(二)土地經營權入股是促進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途徑。土地經營權入股,便於(yu) 土地集中連片,實現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chan) ;便於(yu) 培育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的龍頭企業(ye) 和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為(wei) 其發展提供物質條件;便於(yu) 促進農(nong) 戶、家庭農(nong) 場、龍頭企業(y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之間構建優(you) 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結機製,促進適度規模經營的長期穩定,實現小農(nong) 戶和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有機銜接。
(三)土地經營權入股能夠增強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發展動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聚集。土地經營權入股龍頭企業(ye) 和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促進土地與(yu) 資金、技術等現代生產(chan) 要素有機結合,建設原料基地,培育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促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壯大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二、準確把握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的基本原則
(一)落實“三權分置”,嚴(yan) 守政策底線。堅持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權,依法維護農(nong) 民集體(ti) 對承包地的各項權能。嚴(yan) 格保護農(nong) 戶承包權,任何組織和個(ge) 人都不能取代農(nong) 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都不能非法剝奪和限製農(nong) 戶的土地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依法平等保護經營主體(ti) 依流轉合同取得的經營權,保障其有穩定的經營預期。
(二)遵循市場規律,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要客觀反映土地等要素的實際貢獻和稀缺程度,按照市場規則協商確定入股各方的權利義(yi) 務和利益分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土地經營權入股相關(guan) 政策措施,確保農(nong) 民的知情權、參與(yu) 權、監督權和收益權,平等保護各方合法權益。
(三)因地製宜推進,循序漸進發展。充分考慮地域差異、經濟基礎及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等因素,根據實際情況適度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鼓勵探索形式多樣、符合實際的入股方式,不搞強迫命令、盲目攀比和“一刀切”,要邊試點、邊總結、邊發展。
(四)強化風險管控,維護農(nong) 民利益。土地經營權入股期限不能超過土地承包剩餘(yu) 期限,入股的土地不能改變土地性質和用途,不能降低耕地的基礎地力,嚴(yan) 禁入股土地“非農(nong) 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土地經營權入股風險防範製度。鼓勵實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紅”,讓農(nong) 民特別是貧困戶在土地經營權入股中有穩定收益。
三、明確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的重點任務
(一)創新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實現形式。根據公司股東(dong)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員等各方的意願和要求,合理確定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形式,培育一批土地經營權出資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的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的土地經營權可以依法直接對公司和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出資,還可以先出資設立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再由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以土地經營權出資設立公司。發揮土地經營權入股對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有關(guan) 財政資金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所形成的資產(chan) 具備條件的可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探索財政資金形成資產(chan) 股權量化和土地經營權入股聯動的有效方式,建立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與(yu) 農(nong) 戶特別是貧困戶的緊密利益聯結機製。
(二)完善土地股份組織運行機製。探索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經營權評估作價(jia) 機製,作價(jia) 應考慮土地數量質量、入股期限長短、不同要素比價(jia) 等因素,參考有關(guan) 部門發布的土地經營權流轉指導價(jia) 格,由公司股東(dong)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員等各方協商確定。土地經營權入股公司的,提倡同股同權同責,按股份比例分享決(jue) 策權、分取收益、承擔責任;經全體(ti) 公司股東(dong) 約定或公司章程規定,也可實行股、權、責差異化配置,但應符合權利義(yi) 務對等原則。加強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財務管理規範化建設,財務情況依法向農(nong) 戶(成員)公開。保障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對入股土地經營權的正常合法行使,經農(nong) 戶或其委托代理人書(shu) 麵同意並向村民委員會(hui) 或集體(ti) 經濟組織書(shu) 麵備案,可以依法依規對土地集中連片整理改造和對土地經營權進行再流轉和抵押。妥善處理農(nong) 戶退出問題,探索通過限定最短入股期限、調換地塊等方式,穩定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對土地經營的預期。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破產(chan) 清算後,農(nong) 戶可以按照有關(guan) 法律法規或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章程規定回購土地經營權。
(三)探索土地經營權入股風險防範措施。村民委員會(hui) 或集體(ti) 經濟組織應對承包農(nong) 戶土地經營權入股進行書(shu) 麵備案,對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使用承包地進行監督。探索“優(you) 先股”,讓農(nong) 民在讓渡公司經營決(jue) 策權的同時享有優(you) 先分紅的權利;探索“先租後股”,讓農(nong) 民先出租土地,在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具有穩定良好的經濟效益之後再入股。發揮保險化解風險的作用,探索“入股履約保證保險”等多種土地經營權入股保險,為(wei) 農(nong) 民的“保底收益”和土地經營權回購提供保險保障;加強農(nong) 業(ye) 保險,增強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抗風險能力。
四、強化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的政策保障
(一)推進登記頒證。加快完成農(nong) 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建立完善土地經營權價(jia) 格評估體(ti) 係,建立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做好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工作,為(wei) 土地經營權入股提供保障。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公司,注冊(ce) 資本實行認繳登記製,由申請人對入股的注冊(ce) 資本數額、合法性、真實性負責;法律法規規定實繳的,按照注冊(ce) 資本實繳登記的有關(guan) 規定執行。允許農(nong) 民以土地經營權作價(jia) 出資加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依法予以登記,由申請成員對土地經營權合法性負責。
(二)加強指導服務。各省(區、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要牽頭組織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試點工作,對已經開展試點的縣(市、區)和有關(guan) 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做好跟蹤指導,在尚未開展試點的地方適時選擇一批具備條件的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開展試點。鼓勵探索對農(nong) 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進行風險提示的辦法。加強對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日常指導、調查監測,妥善處理入股中的各種糾紛,依法保護農(nong) 戶、家庭農(nong) 場、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各方的合法權益。引導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公司、作價(jia) 出資的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依托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依法主動公示相關(guan) 信息,通過跨部門、跨行業(ye) 聯合監管,督促其合法規範經營。
(三)加大支持力度。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要與(yu) 發改、財政、人行、稅務、市場監管、銀保監等部門溝通協調,進一步支持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將符合條件的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公司、作價(jia) 出資的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納入相關(guan) 財政支農(nong) 政策、農(nong) 業(ye) 信貸擔保體(ti) 係支持範圍。推動解決(jue) 公司、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抵押物少、貸款難的問題,鼓勵商業(ye) 保險機構開發適應土地經營權入股需求的保險產(chan) 品。落實涉企和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總結入股的做法和成效,形成可複製、能推廣的經驗和舉(ju) 措,加大對先進典型的宣傳(chuan) 推廣力度,引導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試點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