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黨(dang) 建工作 >
時間:2020-06-27 | 欄目:黨(dang) 建工作 | 點擊:次
讓鄉(xiang) 村活起來、村民富起來!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成功的關(guan) 鍵。 如今,行走在雲(yun) 嶺大地,處處盡顯鄉(xiang) 村之變。鄉(xiang) 村美了,大山綠了,鄉(xiang) 村旅遊熱起來了;鄉(xiang) 村活了,產(chan) 業(ye) 旺了,村民富起來了。 △昭通市昭陽區永豐(feng) 鎮彝族村民歡慶新生活 產(chan) 業(ye) 鏈建支部 推動鄉(xiang) 村發展 在楚雄市紫溪鎮紫溪社區的紫溪彝村,一條100多米的長街上,每天傍晚都會(hui) 擺起彝族特色的“長街宴”。“說彝話、穿彝衣、唱彝歌、跳彝舞、吃彝菜”,吸引著成百上千的遊客前來“打卡”。 過去,這裏是一個(ge) 隻有84戶人家的移民搬遷彝族村,短短數年間,便走上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涅槃新生之路。 1994年,為(wei) 支持水庫建設,該村從(cong) 10多公裏外的呂合鎮搬出。2013年,為(wei) 配合公路建設,該村部分農(nong) 戶再次搬遷。2014年春節前夕,全體(ti) 村民喜遷新居。二次搬遷後,村民的人均耕地麵積從(cong) 1畝(mu) 降至0.65畝(mu) ,依靠種地難以發家致富,當地依托資源開始發展旅遊業(ye) 。 社區黨(dang) 總支把黨(dang) 支部建立在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鏈上,推行“黨(dang) 支部+企業(ye) +合作社+鄉(xiang) 村旅遊”多元化發展,將黨(dang) 建引領貫穿於(yu) 鄉(xiang) 村旅遊發展全過程。通過引進楚雄彝特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與(yu) 紫溪彝村合作組建鬆毛長街宴;通過租用集體(ti) 公共場所和農(nong) 戶特色民居的方式,打包發展以特色餐飲和土特產(chan) 品銷售為(wei) 主的特色旅遊產(chan) 業(ye) ,並將零散農(nong) 家樂(le) 和彝村群眾(zhong) 吸納為(wei) 長街宴的“成員”。 64歲的村民李德秀是村裏第一批發展農(nong) 家樂(le) 的成員。剛搬來時,李德秀一家以種果樹為(wei) 生,現在靠著旅遊產(chan) 業(ye) 每年能掙10多萬(wan) 元。如今,李德秀是村民小組組長,她還帶領村裏的36名婦女發展起彝族刺繡。隨著紫溪彝村旅遊人氣越來越旺,彝族刺繡產(chan) 品也受到市場的歡迎。在李德秀的帶動下,全村目前已開辦農(nong) 家樂(le) 28家、彝家客棧8家,從(cong) 業(ye) 人員180多人。 為(wei) 推動彝族文化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的融合發展,社區黨(dang) 總支還組建了以鄉(xiang) 村旅遊聯合黨(dang) 支部黨(dang) 員為(wei) 首的歌舞隊,將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等宣傳(chuan) 融入舞蹈、彝劇中。靠表演民族歌舞,村民楊正雄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資。此外,他用自己的房子入股村裏的旅遊企業(ye) ,閑暇時間再去農(nong) 家樂(le) 打工,算上租金和分紅,每年他家還能再掙10多萬(wan) 元。如今的紫溪彝村家家住上別墅庭院、戶戶擁有小橋流水,2018年村裏共接待遊客12萬(wan) 餘(yu)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50萬(wan) 餘(yu) 元,戶均收入9.98萬(wan) 元。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發展產(chan) 業(ye) 是關(guan) 鍵。雲(yun) 南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探索“黨(dang) 建+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模式,通過支部建在產(chan) 業(ye) 鏈上等方式,充分發揮了黨(dang) 組織引領鄉(xiang) 村經濟發展的優(you) 勢,通過引導製定發展策略,挖掘鄉(xiang) 村資源稟賦,促進產(chan) 業(ye) 壯大和農(nong) 民增收。 △楚雄州楚雄市紫溪彝村 強化基層黨(dang) 建 創新鄉(xiang) 村治理 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探索建立了“一引領一示範一主體(ti) 三共建”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機製,成立理事會(hui) 和監事會(hui) ,完善村規民約,村民自治水平不斷提高。 走進牟定縣戌街鄉(xiang) 豌廠村,整個(ge) 村莊被綠色包圍,長勢喜人的沃柑迎風搖曳,幾位老人悠閑地在文化長廊裏下棋,一幅怡然自得的鄉(xiang) 村田園畫卷展現在記者眼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以前的常態。”望著村頭新完工的硬化路,戌街鄉(xiang) 碗廠村村民謝德元激動地說,“現在好了,泥巴路變成幹淨平整的水泥路,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家家戶戶出行都安全方便了。” 近年來,豌廠村以農(nong) 村人居環境治理為(wei) 抓手,創新鄉(xiang) 村管理模式,促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不僅(jin) 改變了村容村貌,還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在黨(dang) 組織的引領下,這兩(liang) 年村裏環境越來越好,全村28戶人家的矛盾也逐漸減少。”村民小組長周永江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村裏成立了紅白理事會(hui) ,成員都是由村裏老黨(dang) 員和威望高的村民組成,通過他們(men) 做思想工作破除了舊俗,形成文明節儉(jian) 的新風氣。 建設美麗(li) 家園,關(guan) 鍵還在於(yu) 調動村民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探索建立了“一引領一示範一主體(ti) 三共建”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機製,即基層黨(dang) 組織引領,廣大黨(dang) 員帶頭示範,村民群眾(zhong) 擔當主體(ti) ,組織、黨(dang) 員、群眾(zhong) 合力共建,建立健全了“組織為(wei) 龍頭、黨(dang) 員作表率、幹群齊參與(yu) ”的工作機製。 同時,村黨(dang) 支部還成立了古生自然村村民理事會(hui) 和監事會(hui) ,邀請有威望、能力強的黨(dang) 員和熱心村務、熟悉村情、有責任心的村民共同組成“兩(liang) 會(hui) ”成員。並發揮好村民理事會(hui) 和監事會(hui) 的作用,加強農(nong) 村民族事務、治安保衛、民主調解等群眾(zhong) 組織建設,完善“村規民約”,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長效機製,不斷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要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基層治理有效是基礎。雲(yun) 南基層黨(dang) 組織充分發揮基層治理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引導帶動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治理,有效地激發出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的內(nei) 生動力,逐步實現鄉(xiang) 村有效治理。 △大理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 黨(dang) 建引領帶領 促進民族團結 走進洱源縣三營鎮鄭家莊村民小組,仿佛走進了一個(ge) 民族大觀園:白族“三坊一照壁”、藏族經幡、傣家寶葫蘆……這個(ge) 僅(jin) 有125戶人家的小村莊,聚居著漢、白、藏、傈僳、傣、納西、彝7個(ge) 民族。在和睦相處的50多年裏,他們(men) 情同手足。 作為(wei) 村裏的藏族遷入戶,鄭家莊村民小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何國祥很早就子承父業(ye) 做起了中藥材生意。“一個(ge) 人富了不算富,一個(ge) 村富了、各民族都富了才算真正的富。”何國祥說。為(wei) 帶動村民共同致富,他從(cong) 親(qin) 戚朋友開始挨家挨戶動員大家和他一起做中藥材營銷。如今,村裏7個(ge) 民族中都有人從(cong) 事這一行業(ye) 。2018年僅(jin) 中藥材營銷年收入就達500萬(wan) 元,占全村總收入的50%以上,並帶動三營鎮形成中藥材一條街。 △鄭家莊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為(wei) 不讓一戶人家掉隊,黨(dang) 支部將有帶富能力和條件的7名黨(dang) 員組成黨(dang) 員幫扶小組,重點掛鉤幫扶困難戶,並注重以各民族黨(dang) 員交叉包戶的方式,結對幫扶不同民族的群眾(zhong) 。其中,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兩(liang) 個(ge) 村民小組長各掛鉤聯係最困難的3戶群眾(zhong) ,其他黨(dang) 員分別掛鉤聯係1至2戶困難群眾(zhong) ,每3年調整一次。黨(dang) 員幹部的無私幫助,使各族群眾(zhong) 更加信賴黨(dang) 支部,黨(dang) 支部在群眾(zhong) 中的親(qin) 和力、感召力不斷增強,各民族之間團結和諧的基礎也更加牢固。 針對多民族雜居特點,鄭家莊成立了10人議事小組。其中,黨(dang) 支部在議事小組中居於(yu) 領導核心地位,7個(ge) 民族的議事代表平等議事決(jue) 策,杜絕了民族之間在公共事務處理上的矛盾糾紛。 鄭家莊各民族風俗習(xi) 慣不同,節日活動各異。黨(dang) 支部因勢利導,組織協調各族群眾(zhong) 共同舉(ju) 辦“中秋團圓飯”,24年來從(cong) 未間斷,營造了民族團結的氛圍,成為(wei) 鄭家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在雲(yun) 南,像鄭家莊這樣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不在少數。在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中,雲(yun) 南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不斷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向基層延伸,充分發揮黨(dang) 組織的作用,讓黨(dang) 組織成為(wei) 聯係和團結各民族的橋梁、維護群眾(zhong) 和諧穩定生活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