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6-05 | 欄目:非物質文化 | 點擊:次
大體(ti) 在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七世紀,青藏高原上存在一個(ge) 強盛的部落聯盟——象雄。據記載,象雄由裏、中、外三部分組成,“瓊布”正是外象雄的中心,寓意為(wei) “大鵬鳥的後裔”。 公元644年,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借妹妹失寵為(wei) 由,率兵討伐象雄。公元八世紀中葉,象雄覆滅。 隨著吐蕃同中原王朝交往日益密切,茶文化逐漸從(cong) 漢地傳(chuan) 入吐蕃,川、滇、藏之間的茶馬互市應運而生,因貿易往來而誕生的茶馬古道也逐漸延伸至瓊布。 瓊布自古就有著承東(dong) 啟西、連接南北的交通優(you) 勢。四通八達的道路,使得這裏成為(wei) 茶馬古道藏北地區的重要集散地,馬幫商販紛紛在此休憩中轉,藏漢之間的貿易文化交流因此而興(xing) 旺。 因為(wei) 地處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左右的高原台地,在1959年,這片土地以丁青為(wei) 名建縣,藏語意為(wei) “大台地”。 2016年至2018年,丁青縣政府召集了以擁忠次仁為(wei) 首的一批藏文書(shu) 法家,收集象雄時期的藏文字體(ti) ,並整理出225幅象雄藏文唐卡。在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見證下,他們(men) 完成了中國象雄藏文字體(ti) 最多的唐卡集。古老的象雄文明,在新時代中再次綻放光彩。 丁青縣地處西藏東(dong) 北部,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懸冰川。林立的雪峰與(yu) 冰川,賜予了這片土地豐(feng) 厚的水源,孕育了一處理想的夏季牧場——布托湖。 傳(chuan) 說,熱巴舞的創始人米拉日巴,正是古時的丁青人。因此人們(men) 普遍認為(wei) 熱巴舞的發源地就是丁青縣。 丁青熱巴以鈴鼓舞為(wei) 主,伴有說唱。說唱的內(nei) 容,既有熱巴舞的曆史,也蘊含了當地人迎神祈福的美好祝願。 滔滔鼓聲中,康巴漢子們(men) 單腿旋轉,空中飛旋;女子翻轉身體(ti) ,擊鼓鳴響,高原兒(er) 女的性情,在這些酣暢淋漓的舞姿中漸漸浮現。 今天的丁青熱巴,已經成為(wei) 一種融合說、唱、舞蹈和雜技為(wei) 一體(ti) 的表演藝術。2006年,丁青熱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作為(wei) 丁青熱巴重要的打擊樂(le) 器,熱巴鼓的製作技藝同樣源自當地人千百年的傳(chuan) 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