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太艱苦了,但值得!”撫摸著剛剛出印廠的、具有國際水平的《維吾爾民歌精選》(維、漢、英),民族出版社副總編輯艾力肯·哈德爾感慨萬(wan) 分。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由民族出版社、民族音像出版社策劃並出版的《維吾爾民歌精選》終於(yu) 完成了錄製、拍攝與(yu) 製作,要與(yu) 廣大讀者見麵了,艾力肯5年的辛苦全都化成了看到《維吾爾民歌精選》這一刻的喜悅,這也是他退休前收到的最好、最有意義(yi) 的禮物。
艾力肯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這套作品從(cong) 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wei) 主的獨具維吾爾民歌特色的9個(ge) 地區(哈密、吐魯番、尉犁、且末、和田、喀什、阿圖什、庫車、伊犁等)1200多首民歌中精選出約200首經典維吾爾族民歌,以維吾爾族的人文、民俗、歌舞、服飾等文化因素和當地獨特的地理地貌作為(wei) 背景畫麵,以單曲為(wei) 單位,製作成精美的——民歌光碟+民歌歌詞+民歌樂(le) 譜——盤配書(shu) 的音像製品,向人們(men) 生動展現了維吾爾族多姿多彩的社會(hui) 生活。
時代需要 使命而為(wei)
“維吾爾民歌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艾力肯說,自從(cong) “維吾爾十二木卡姆”和“維吾爾麥西萊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後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以來,古老而豐(feng) 富的維吾爾歌謠、民歌再次引起社會(hui) 各界的高度關(guan) 注。正如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司馬義(yi) ·鐵力瓦爾地在《維吾爾民歌精選》序言裏所說,“繼承和保護好這個(ge) 傳(chuan) 統文化遺產(chan) ,並將其傳(chuan) 承下去,發揚光大,這是我們(men) 不可推卸的責任及曆史使命”。為(wei) 此,民族出版社提出打造一部具有國際水平的《維吾爾民歌精選》,2011年項目立項,得到了國家出版基金的支持。
在艾力肯看來,維吾爾民歌是人類在曆史發展進程中,留下巨大的文化遺產(chan) 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他說,維吾爾民歌的歌唱內(nei) 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詩作、先知告誡、民間故事等,可謂是反映維吾爾人民生活和社會(hui) 風貌的百科全書(shu) 。把“絲(si) 綢之路”上的維吾爾民歌展現在國內(nei) 和國外的大型舞台上,使之成為(wei) 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紐帶,讓這一文化藝術瑰寶代代傳(chuan) 承下去,是民族社整理出版《維吾爾民歌精選》的初衷。“這次在廣大民間藝術家和專(zhuan) 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們(men) 對維吾爾民歌進行了較高層次的整理、篩選、錄製並推出高質量的盤配書(shu) 音像製品,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le) 的搶救與(yu) 保護,弘揚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遺產(chan) ,展現‘一帶一路’文化,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要意義(yi) 。”艾力肯如是說。
精益求精 打造精品
“‘一帶一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需要挖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品。”艾力肯告訴記者,項目立項後,得到了各方麵的大力支持,民族社專(zhuan) 門成立了由他牽頭的項目組,“第一年,我們(men) 跑了新疆9個(ge) 地區學習(xi) 調研”。他介紹,長期以來,盡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些地方政府、社會(hui) 團體(ti) 和有關(guan) 人士在民歌整理方麵做了許多工作,但由於(yu) 經費不足和其他條件不成熟,整理和出版維吾爾民歌的工作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為(wei) 了打造精品,民族社首先對維吾爾民歌進行了搜集、整理,按照天山東(dong) 、南、北3個(ge) 脈絡,認真訪問,仔細地學習(xi) 、研究和收集了哈密、吐魯番、尉犁、且末、和田、喀什、阿圖什、庫車和伊犁等9個(ge) 地區1200多首民歌,從(cong) 中又精選出200多首民歌。
“一個(ge) 一個(ge) 選,參與(yu) 人數有400多人。”艾力肯說,他們(men) 查閱曆史資料,研究樂(le) 曲的美麗(li) 傳(chuan) 說,並與(yu) 民間老藝術家廣泛交流。“我們(men) 共收集維吾爾民歌相關(guan) 資料30多種圖書(shu) 及40多種音像製品,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學習(xi) 的基礎上,與(yu) 各地區的民間藝術家進行反複的斟酌研討,一起認真研究了這些歌曲的歌詞、曲調、曲譜。”艾力肯說,在口耳相傳(chuan) 的過程中,一些歌曲或曲調有失誤,或遺漏了部分歌詞,或語言和語法上有出入,“調研人員對此進行了反複推敲,與(yu) 當地老藝術家認真探討,加以完善,對嚴(yan) 重失真部分進行還原,努力使之盡量恢複到初始狀態”。艾力肯記得,這些歌曲經過各地著名的歌手以及久負盛名的演奏家們(men) 在當地和烏(wu) 魯木齊反複彩排之後,都進行了精心錄製。“其間專(zhuan) 門邀請了各地區的專(zhuan) 家2—4名,為(wei) 歌曲的錄製給予全麵指導。”
“在大家看來,維吾爾就是唱歌跳舞,其實不然。民歌與(yu) 社會(hui) 生活背景緊密相連。”艾力肯告訴記者,為(wei) 了展現維吾爾民歌強大的生命力和藝術內(nei) 涵,工作人員克服種種困難,用兩(liang) 年時間在新疆各地的博物館、文化館(站)、民眾(zhong) 家居、田間地頭、熱鬧集市、山野園林、麥西萊甫、喜慶節日、婚喪(sang) 嫁娶等場所進行采訪,記錄了數以千計的多彩場景,從(cong) 中挑選出有關(guan) 曆史、生活、文化、勞動、風俗習(xi) 慣、自然風景等錄像片段,根據歌詞編輯到光盤裏,使之更具鄉(xiang) 土氣息。
“非常非常艱苦!”回憶起當時的過程,同行的項目組成員多魯洪依然很感慨,“許多著名歌唱家、樂(le) 手為(wei) 此選集的出版發行,默默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廣大民眾(zhong) 和民間藝術家也給予了積極支持與(yu) 配合,他們(men) 讓我們(men) 感動,也給了我們(men) 出精品的信心。”
內(nei) 容創新 載體(ti) 豐(feng) 富
“為(wei) 打造精品,產(chan) 品在形式上也有創新。產(chan) 品除民歌以外,和民歌有關(guan) 的油畫、名言、諺語、藝術作品、曆史圖案、樂(le) 器等,都放到裏麵,有了這些烘托,民歌歌詞更加生動多彩。”艾力肯說,這種通過格言警句為(wei) 內(nei) 容的各種書(shu) 法以及寓意深遠的油畫等作品充分展示了維吾爾藝術的獨特魅力,也為(wei) 民歌精選集增添了藝術色彩。
“在《維吾爾民歌精選》搜集、整理、出版過程中,編者、譯者密切配合,斟酌推敲的過程也是一次很好的文化交流的過程。”項目組成員姚啟星如是說。
“出版社維語、漢語編輯等出版工作人員始終認真對待每一個(ge) 環節,以高度的責任感不懈努力,追求出精品。”艾力肯說,在對民歌進行了解和調研中,編輯們(men) 查閱了大量的文史資料及辭書(shu) 典籍,如《元西域人華化考》《西域名人集》《回鶻文獻與(yu) 回鶻文化》《龜茲(zi) 學研究》《民族詞典》等。“維吾爾民歌有豐(feng) 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是維吾爾族傳(chuan) 統發展、繁榮至今的文化藝術,是文化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艾力肯表示,產(chan) 品不僅(jin) 可以開闊人們(men) 的民族文化視野,讓大家深刻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底蘊,更能豐(feng) 富維吾爾族人民的文化及精神生活,增強其文化自信心。“相信《維吾爾民歌精選》將成為(wei) 國內(nei) 外民族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代表作。”艾力肯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