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ge)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這片“和而不同”的文化沃土上,各民族文化交相輝映。苗族,一個(ge) 古老且有著輝煌文化的民族;苗繡,則是他們(men) 世代相傳(chuan) 的一種傳(chuan) 統刺繡藝術。
苗繡起源於(yu) 民族圖騰崇拜,被稱為(wei) 穿在身上的“史書(shu) ”。因曆史上苗族沒有文字且多次遷徙,苗繡就成為(wei) 了苗族人家反映追求幸福、長壽等美好願望及記錄族群發展的重要載體(ti) 。
苗繡技法獨特、針腳繁多,圖案講求對稱、充實和豔麗(li) ,色調上多講究冷暖的對比和色彩美的協調,古樸兼具絢麗(li) 多彩,表現了苗族人民熱情、奔放、浪漫的性格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苗族婦女刺繡技藝嫻熟,她們(men) 刺繡極少打底稿;一幅繡品,常綜合運用幾種針腳和手法來完成,充分展示了苗族婦女高精的工藝水平。
苗繡不同於(yu) 中國其他四大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它主要被裝飾於(yu) 服飾上,其圖案趨於(yu) 抽象和寫(xie) 意,而蘇繡、粵繡等較為(wei) 寫(xie) 實,色彩也相較於(yu) 苗繡更加淡雅,且多用於(yu) 裝飾、觀賞用途。
隨著人們(men) 審美觀念和趣味的不斷變化,苗繡技藝卻並未消逝在社會(hui) 發展的洪流中,反而曆久彌新,帶領新時代的苗族人民走上了一條產(chan) 業(ye) 化的脫貧道路。2006年5月20日,苗繡被列入中國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現在,很多企業(ye) 與(yu) 貧困的村寨和繡娘達成了長期合作關(guan) 係,將苗繡作品銷往國內(nei) 外,用非遺技藝帶領苗族人家脫貧增收。與(yu) 此同時,當地苗族百姓還通過成立苗繡公司,帶動當地人們(men) 就業(ye) ,有的公司年創收可達百萬(wan) 以上。苗繡也通過越來越新穎的方式走進了人們(men) 的生活中,一些苗繡文創深受青年的喜愛。
如今,苗繡正以新的方式帶領著苗族人民追求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相信在未來,許多像苗繡一樣的非遺項目也將會(hui) 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為(wei) 人們(men) 帶來新時代的富裕、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