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裏:加大扶貧力度豐富文化扶貧手段
來源:未知|發布時間:2020-06-05|瀏覽次數:
黨的十九大把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作出全麵部署。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完成全年脫貧攻堅任務增加了難度,如何跑出中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加速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扶貧先扶誌,扶貧必扶智。這已成為做好扶貧工作的共識。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我們下大力氣改善貧困地區物質條件,路通了,房建了,通信發達了,而文化和精神層麵的缺乏卻顯得更為突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係薄弱,人才短缺,結構不合理,文化扶貧手段單一,功用發揮有限等問題,需要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和規劃,更好地服務於整體扶貧工作全局。鑒於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給貧困地區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利影響的大環境下,建議相關宣傳文化部門,積極調動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通過戲曲、山歌、相聲、小品、美術、書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對在防疫抗疫和恢複生產生活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人物,對真抓實幹的“第一書記”、致富帶頭人等先進典型人物的宣傳,有針對性、創造性地開展扶貧工作的宣傳引導。同時,運用好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新媒體、新媒介,以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方式,切實幫助貧困群眾克服“窮自在”和“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觀念,調動他們主動脫貧、艱苦奮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二、加強文化扶貧的組織領導,提升文化部門在扶貧工作整體規劃、頂層設計中的重要性。從橫向看,明確主導部門,完善跨部門協同協作的工作機製,整合政策和資源,形成合力。從縱向看,要形成省、市、縣、鄉鎮四級聯動、分工負責、職責明確的工作機製,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
三、完善文化扶貧梯隊建設。著重解決貧困地區文化人才短缺問題,積極開展基層文化工作者專業培訓項目,完善大學生特別是貧困地區培養的大學生返鄉工作激勵機製,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進一步發揮公益文化組織和誌願服務組織的專業優勢,為文化扶貧貢獻更大力量。
四、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特別是針對當地文化產業特色資源製定規劃,精心進行專業指導,解決項目頂層設計問題。比如形成有特色的農民畫產業基地和民間工藝美術產業基地,就是實施文化惠民扶貧的重要手段,也是精準扶貧在方式、方法上的一大創新。它有利於發揮文化的力量,讓困難群眾搭上致富奔小康的快車。大力倡揚農民畫、民間工藝美術,建立多個有特色的農民畫產業基地和民間工藝美術產業基地,既能原汁原味保留不同區域的傳統文化特色,同時能有效引導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建議文化主管部門給予更多政策支持,鼓勵引導更多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其中,讓文化扶貧、文化惠民在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新農村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