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7-01 | 欄目:政策文件 | 點擊:次
關(guan) 於(yu)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法(草案)》的說明
為(wei) 保障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有效貫徹實施,落實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強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法治保障,抓緊研究製定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法的有關(guan) 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的要求,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將製定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法列入立法規劃,並明確由全國人大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委員會(hui) 牽頭起草。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委員會(hui) 高度重視,及時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財政部等成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法起草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抓緊開展起草工作,先後到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調研,深入聽取地方政府、基層幹部和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意見建議;廣泛征求全國人大代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有關(guan) 研究機構的意見。經過深入分析研究,認真吸納各方麵意見,反複修改完善,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法(草案)。
一、立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起草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法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入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hui) 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要求,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為(wei) 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起草工作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堅持黨(dang) 管農(nong) 村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農(nong) 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dang) 在農(nong) 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立足於(yu) 發揮好鄉(xiang) 村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保護生態和環境、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等方麵的獨特功能,從(cong) 法律製度上促進實現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三是堅持問題導向,著重針對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麵臨(lin) 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做好頂層設計,規範和健全製度措施、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四是堅持因地製宜、尊重規律,充分考慮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階段性特征和不同地區發展水平的差異,注重法律製度的強製性和規範性,同時為(wei) 分階段、因地製宜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留下空間;五是堅持立足國情,從(cong) 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實際出發,適當參考借鑒境外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益經驗,建立健全中國特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法律製度。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先後出台了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意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2018—2022)、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農(nong) 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等。起草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法的著力點是,把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包括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任務、目標、要求和原則等,轉化為(wei) 法律規範,確保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部署得到落實,確保各地不鬆懈、不變調、不走樣,持之以恒、久久為(wei) 功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把黨(dang) 中央、國務院確定的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建立新型城鄉(xiang) 關(guan) 係方麵的政策,通過立法確定下來。
在起草過程中,還注意總結地方創造的實踐證明行之有效、可複製可推廣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經驗,上升為(wei) 法律規範;同時認真研究、參考我國現行有效的其他促進類法律的立法經驗,強化法律規範的可操作性。
二、草案的主要內(nei) 容
草案分為(wei) 十一章,依次為(wei) 總則、產(chan) 業(ye) 發展、人才支撐、文化傳(chuan) 承、生態保護、組織建設、城鄉(xiang) 融合、扶持措施、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共七十六條。
(一)關(guan) 於(yu) 調整對象和適用範圍
如何確定本法的調整對象,特別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鄉(xiang) 村的範圍,起草過程中有不同看法,不僅(jin) 學術理論界與(yu) 實務部門對鄉(xiang) 村的概念存在不同認識,而且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對鄉(xiang) 村的界定也有差別,例如城郊村、城中村、建製鎮等是否屬於(yu) 鄉(xiang) 村的範圍、是否適用本法。考慮到本法屬於(yu) 促進法,法律的適用範圍可為(wei) 各地區從(cong) 當地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出發保留一定尺度。為(wei) 此,統籌考慮法律規範的統一性和各地鄉(xiang) 村發展的不同情況,參照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2018—2022)的界定,草案規定,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開展促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人才振興(xing) 、文化振興(xing) 、生態振興(xing) 、組織振興(xing) ,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等活動,適用本法。同時明確本法所稱鄉(xiang) 村,是指城市建成區以外具有自然、社會(hui) 、經濟特征和生產(chan) 、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綜合體(ti) ,包括鄉(xiang) (民族鄉(xiang) 、鎮)、村(含行政村、自然村)等。(第二條)
(二)關(guan) 於(yu) 五大振興(xing)
實現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應當按照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nong) 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人才振興(xing) 、文化振興(xing) 、生態振興(xing) 、組織振興(xing) ,推動農(nong) 業(ye) 全麵升級、農(nong) 村全麵進步、農(nong) 民全麵發展。總書(shu) 記強調的五大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核心內(nei) 涵和主要抓手。
因此,草案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以五大振興(xing) 為(wei) 主要內(nei) 容,著重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人才支撐、文化傳(chuan) 承、生態保護、組織建設等方麵,將黨(dang) 中央有關(guan) 方針政策和地方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通過立法形式確定下來,明確相關(guan) 政策措施,完善相關(guan) 製度,保障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特別是著重圍繞發展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促進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科技水平、嚴(yan) 格保護耕地、保障糧食等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改善鄉(xiang) 村生態和人居環境、提高鄉(xiang) 村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建設水平、傳(chuan) 承和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建立健全鄉(xiang) 村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麵,作出相應規定。
(三)關(guan) 於(yu) 城鄉(xiang) 融合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必須重塑城鄉(xiang) 關(guan) 係,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之路。要堅持好農(nong) 村基本製度,堅守好底線,保護好農(nong) 民利益,更好激發農(nong) 村內(nei) 部發展活力;同時,要著力統籌城鄉(xiang) 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you) 化農(nong) 村外部發展環境,縮小城鄉(xiang) 發展差距。對此,草案規定:國家堅持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製,完善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健全鄉(xiang) 村治理製度;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推動形成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全麵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第八條)。還專(zhuan) 設一章,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協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發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城鄉(xiang) 統一規劃,因地製宜安排村莊布局,完善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提高鄉(xiang) 村居民社會(hui) 保障水平,推動人口、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xiang) 間有序流動,采取措施促進城鄉(xiang) 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實現鄉(xiang) 村經濟多元化和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建立健全有利於(yu) 農(nong) 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機製(第七章)。
(四)關(guan) 於(yu) 扶持政策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必須強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扶持措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持續加大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力度,出台了一係列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力促進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必須解決(jue) 錢從(cong) 哪裏來的問題,要健全投入保障製度,確保財政投入持續增長,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創新投融資機製,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加快形成財政優(you) 先保障、金融重點傾(qing) 斜、社會(hui) 積極參與(yu) 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為(wei) 此,草案專(zhuan) 設扶持措施一章,將黨(dang) 中央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上升為(wei) 法律規範,分別就財政投入、農(nong) 業(ye) 補貼、土地出讓收入、資金基金、融資擔保、資本市場、金融服務、農(nong) 業(ye) 保險、用地保障,以及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作出規定,從(cong) 政策扶持上落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第八章)
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地方和全國人大代表普遍提出,扶持措施的規定應當明確、過硬一些。經與(yu) 有關(guan) 部門反複溝通研究,考慮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一個(ge) 長期過程,不同階段可能需要對具體(ti) 政策措施加以適當調整,而且,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麵,依據法律規定和中央有關(guan) 要求,不宜也難以對扶持措施作出非常具體(ti) 的規定。因此,草案對扶持措施作了較為(wei) 明確的規定,能具體(ti) 盡量具體(ti) ,難以具體(ti) 的作出原則規定。地方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因時製定更具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
(五)關(guan) 於(yu) 監督檢查
為(wei) 確保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項工作有效開展,層層壓實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責任,草案設監督檢查一章,多層次、多角度地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關(guan) 方麵的責任。草案明確,建立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目標責任製和考核評價(jia) 製度,地方黨(dang) 委和人民政府承擔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體(ti) 責任,縣級以上地方黨(dang) 委和人民政府應當以適當方式考核本級黨(dang) 委和人民政府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下級黨(dang) 委和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完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目標情況,考核結果作為(wei) 有關(guan) 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jia) 的重要內(nei) 容(第六十六條)。草案還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dang) 委和政府每年向黨(dang) 中央、國務院報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情況,省級以下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每年向上級黨(dang) 委和政府報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情況。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或者其常務委員會(hui) 報告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工作進展情況。鄉(xiang) (民族鄉(xiang) 、鎮)人民政府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報告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工作進展情況(第六十八條)。此外,草案還明確了各級審計、財政、發展改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部門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監督檢查職責(第六十九條、第七十條)。
三、本法與(yu) 農(nong) 業(ye) 法等涉農(nong) 法律的關(guan) 係
本法作為(wei) 促進法,著重點在促進,通過建立健全法律製度和政策措施,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不取代農(nong) 業(ye) 法等其他涉農(nong) 法律。因此,草案的條文與(yu) 農(nong) 業(ye) 法等涉農(nong) 法律的規定盡量不重複,確有必要的,作出銜接性規定(如第七十四條);其他法律規定不完善的,作出補充性規定(如第五十三條第二款、五十五條第二款)。同時,條文的表述也注意與(yu) 其他涉農(nong) 法律協調一致。
來源:中國人大網
注:據新華社報道,1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十九次會(hui) 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法(草案)》,擬作出一係列規定,為(wei) 加快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法治保障。全國人大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陳錫文在向常委會(hui) 會(hui) 議作草案說明時介紹,為(wei) 保障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有效貫徹實施,落實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強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法治保障,抓緊研究製定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法的有關(guan) 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的要求,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將製定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法列入立法規劃,並明確由全國人大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委員會(hui) 牽頭起草。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栗戰書委員長主持。為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提出了關於提請審議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的議案。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作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