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共同學習(xi) 深入貫徹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ge) 問題,你們(men) 曾經有什麽(me) 理想?
毛澤東(dong) 同誌在離開韶山衝(chong) 時寫(xie) 了一首《贈父詩》——“孩兒(er) 立誌出鄉(xiang) 關(guan) ,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毛澤東(dong) 同誌是帶領中國人民推翻帝國主義(yi) 、封建主義(yi) 、官僚資本主義(yi) 三座大山的偉(wei) 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說:“今後如果有條件有機會(hui) ,我要從(cong) 政,做一些為(wei) 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七年知青歲月中,帶領梁家河村民和插隊知青們(men) 去打壩,始終踐行著初心和使命。
從(cong) 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爆發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的100多年間,中國簽訂了大量不平等條約,進行了大量賠款。那麽(me) ,這些賠款的錢從(cong) 哪來?從(cong) 老百姓身上出。因此,當時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魯迅曾在《故鄉(xiang) 》中寫(xie) 道: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ge) 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這是當時農(nong) 村的景象。
中國平民教育家晏陽初認為(wei) ,中國農(nong) 村之所以窮,是由四個(ge) 字造成的:愚、貧、弱、私。因此,晏陽初開始在河北定縣東(dong) 亭鎮翟城村開啟了鄉(xiang) 村建設試驗:通過文化知識和藝術活動來治人們(men) 的愚昧無知;通過發展生產(chan) 力、發展經濟來扶貧;通過普及醫療知識來扶弱;通過講什麽(me) 是正義(yi) ,讓人們(men) 不再自私自利。這在河北定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山東(dong) 鄒平、菏澤創辦鄉(xiang) 學,主要是抓幼兒(er) 教育和婦女教育,從(cong) 而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盧作孚是著名的愛國實業(ye) 家,他通過修建鐵路、整治綠化環境來改善農(nong) 民的生活狀況。但是,這些愛國人士在農(nong) 村建設方麵的探索卻被日本侵華戰爭(zheng) 打亂(luan) 了,大家開始將力量投入抗日戰爭(zheng) 的戰線裏了。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會(hui) 議召開,毛澤東(dong) 同誌在開幕詞中指出:我們(men) 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ge) 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men) 已經站起來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毛澤東(dong) 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yan) 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yi) 、封建主義(yi) 、官僚資本主義(yi) 三座大山。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進行了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
提起改革開放,大家首先就會(hui) 想到小崗村。那麽(me) ,小崗村發生的什麽(me) 事件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呢?就是將村集體(ti) 土地“分田到戶”。這裏有一個(ge) 故事——十八個(ge) 手印。1978年冬天的一個(ge) 夜晚,小崗村的18戶村民商量著一件事:將村集體(ti) 土地“分田到戶”。這張按著18個(ge) 手印的紙上寫(xie) 著:“我們(men) 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men) 幹部作(坐)牢殺頭也幹(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men) 的小孩養(yang) 活到十八歲。”就這樣,在村集體(ti) 土地“分田到戶”後,每家每戶都主動到生產(chan) 隊借牛、借犁種莊稼,積極性大大提升。1979年,小崗村迎來了大豐(feng) 收,糧食總產(chan) 達13萬(wan) 多斤。
改革開放後,1982年到198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和“三農(nong) ”問題相關(guan) 。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實施後,農(nong) 民基本上解決(jue) 了吃飯問題。
2005年,黨(dang) 的十六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曆史任務。那麽(me)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的要求是什麽(me) ?就是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寬裕、鄉(xiang) 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我舉(ju) 個(ge) 生產(chan) 發展方麵的例子。2005年,北京密雲(yun) 西白蓮峪村發展養(yang) 殖業(ye) ,包括肉雞養(yang) 殖和柴蛋雞養(yang) 殖,當時的肉雞養(yang) 殖一年就能掙50萬(wan) 元。再比如,北京密雲(yun) 黃土坎村在新農(nong) 村建設時,由於(yu) 一戶人家始終不願意搬走在街道上堆著的柴火堆,黃土坎村的“五老”紛紛到這戶人家裏做工作,這“五老”就是老黨(dang) 員、老幹部、老家長、老代表、老模範。最後,這戶人家終於(yu) 把柴火堆挪走了。這是黃土坎村在新農(nong) 村建設時,在村容整潔方麵做的努力。
從(cong) 2004年開始,中央一號文件也都是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問題的。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這是在全國範圍推開的。
通過上述梳理,我們(men) 得出的一個(ge) 結論就是:建設鄉(xiang) 村,我們(men) 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