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6-27 | 欄目:民俗研究 | 點擊:次
端午 古時候,一個(ge) 節日可以過得熱熱鬧鬧的,現在有了各種電子產(chan) 品和網絡,反而越來越沒有節日的氛圍了。如今說起端午節,除了粽子、屈原、劃龍舟,你還記得什麽(me) ?古時候沒有電視、電腦、手機那些電子產(chan) 品,端午節似乎卻過的有聲有色的?端午節由最初驅邪避禍,到變得文藝起來。古人過端午有多文藝,你知道嗎? 端午 棕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er) 黃。 這兒(er) 端陽,那兒(er) 端陽, 處處都端陽。 “端午”二字,原為(wei) “端五”,“端”為(wei) 初也,“端五”即初五,五為(wei) 陽數,故而稱“端午節”。 採藥草 先秦時,人們(men) 認為(wei)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先秦古籍《夏小正》中記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認為(wei) 五月初五這天要準備草藥以祛除毒氣。《大戴禮記》亦載:“五月五日蓄蘭(lan) 為(wei) 沐浴”,用佩戴蘭(lan) 草、沐浴潔身來驅邪避禍。 現如今,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農(nong) 村地區,端午節前後,家裏熏蒼術、白芷,大門上插菖蒲、艾葉,小孩兒(er) 佩戴中藥香囊,大人喝雄黃酒以驅邪避疫,應是先秦民俗的綿延保留,同時也反映出古人敬畏自然、祈福求安的樸素心理。 蘭(lan) 湯沐浴 榴花照眼艾蒿香,掛符門簾飲雄黃。 粽角流蘇懸彩穗,平安佑爾度端陽。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lan) 節。采艾以為(wei) 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以五彩絲(si) 係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染紅指甲 端午階前采鳳仙,小缽加礬細細研。 染紅女兒(er) 纖纖指,粉白黛綠更增妍。 民間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搗鳳仙花染紅指甲之俗。如《燕京歲時記》:“鳳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開之候,閨閣兒(er) 女取而搗之,以染指甲,鮮紅透骨,經年乃消。” 掛鍾馗 終南進士舞龍泉,端午時節壁上懸。 仗君辟邪殲群醜(chou) ,免得鬼魅擾人間。 清李福有《鍾馗圖》詩:“麵目猙獰膽氣粗,榴紅蒲碧座懸圖。仗君掃蕩幺麽(me) 枝,免使人間鬼畫符。”即描寫(xie) 在端午時供鍾馗事。 射柳 端午祈雨置天棚,樂(le) 園東(dong) 南柳色青。 分朋賽射柔條斷,贏得神箭譽滿營。 《遼史禮誌》載:契丹族為(wei) 祈雨,進行射柳活動。先置百柱天棚,後奠先帝。皇帝、親(qin) 王、宰執依次射柳;敗者向勝者進酒。第二天植柳天棚東(dong) 南,子弟射柳三日。雨下,賜賞。
競龍舟
江閣登臨(lin) 頗欲勝,中都子弟冶遊成。
盛朝已附屈原老,競看龍船載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