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6-02 | 欄目:民族藝術 | 點擊:次
在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民族曆史博物館中,保存著一方土司大印。這枚印章,紋樣複雜,工藝精湛,圖案栩栩如生。這是清王朝頒發給孟連土司的執政信物。作為(wei) 館中最重要的文物,它見證了孟連土司為(wei) 國守土的滄桑曆史。 金色王宮 熠熠生輝 孟連宣撫司署,氣勢恢宏,是雲(yun) 南清代土司建築的代表,也是我國西南邊疆等級較高的傣族王宮之一,在東(dong) 南亞(ya) 地區也有較高聲譽。當地人稱為(wei) “賀罕”,意思是“金色的王宮”。孟連宣撫司署因其外觀華麗(li) ,裝飾精美,2006年被評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孟連宣撫司署的建築形式,呈現出傣族、漢族建築風格融合發展的理念。大門與(yu) 四合院的通道中軸線,既不對準,又不平行,這種獨特的布局,正是受漢族傳(chuan) 統建築理念的影響。 在孟連宣撫司署建築群中,經常可以看見一種金色的裝飾,這是傣族地區獨具特色的裝飾藝術——金水漏印。 在娜允古城中,金水漏印被廣泛地應用。這些圖案中,既有傣族傳(chuan) 統的佛塔、象紋、孔雀紋飾,又有反映漢族風俗的幾何紋、團花紋等圖案。 古樂(le) 悠悠 歌舞翩躚 孟連最負盛名的演出——孟連宣撫司禮儀(yi) 樂(le) 舞,是一種古老的宮廷樂(le) 舞,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 傣族老藝人周漢東(dong) 在調查中,發現了一套完整的孟連宣撫禮儀(yi) 古樂(le) 譜,其中一首名為(wei) 《所·婻窩罕》的曲目引發了極大的關(guan) 注。《所·婻窩罕》曾是孟連宣撫司禮儀(yi) 樂(le) 舞中最重要的篇章,它是舉(ju) 行祭拜官印的儀(yi) 式時彈奏的指定曲目,講述了一位公主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2015年,《所·婻窩罕》參加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文化藝術節,成為(wei) 向世界展示孟連民族文化的亮麗(li) 名片。 孔雀舞是孟連宣撫禮儀(yi) 樂(le) 舞中最常見的舞蹈之一。表演者頭戴麵具、身著披肩,腰纏綢布,模仿孔雀的羽毛擺動,神態可愛,惟妙惟肖。 如今,孟連宣撫司禮儀(yi) 樂(le) 舞與(yu) 傣族孔雀舞,都被列入雲(yun) 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賓弄賽嗨”:民族團結 互幫互助 在孟連,民族團結互助有一個(ge) 形象的說法:賓弄賽嗨,意思是“像親(qin) 戚一樣的朋友”。 從(cong) 2012年至今,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政府持續發力,在全縣範圍內(nei) 推廣“賓弄賽嗨”團結互助機製。 依托“賓弄賽嗨”,孟連形成了各族群眾(zhong) 團結一心、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格局。截至2019年,孟連縣建立了“賓弄賽嗨”3萬(wan) 餘(yu) 戶,占全縣人口總戶數的60%以上,這種模式成為(wei) 了新時代民族工作的典範。 生態發展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近年來,孟連通過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水源林建設等項目,大大提高了森林覆蓋率,生態環境大幅度改善。 1972年,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教授,帶隊來到雲(yun) 南考察,在孟連的竜山中,找到了成片的龍血樹,推翻了“中國沒有龍血樹”的論斷,孟連從(cong) 此被譽為(wei) “龍血樹的故鄉(xiang) ”。雲(yun) 南省政府成立了孟連竜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使這些野生龍血樹得到了完善的保護。 當代的孟連人,攜手奮進,文化互融,民族之花四季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