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6-02 | 欄目:非物質文化 | 點擊:次
延安到北安 紅色文化奏響新章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yi) 侵占東(dong) 北。北安因為(wei) 製衡南北、策應東(dong) 西,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逐步成為(wei) 了偽(wei) 滿洲國的軍(jun) 政中心之一。1945年抗日戰爭(zheng) 勝利,偽(wei) 滿洲國覆滅,北安亟待新政權的接管。 1945年11月,受中共中央派遣,經過艱苦行軍(jun) ,延安幹部團195人到達北安,與(yu) 先期到達的抗聯幹部和晉察冀幹部會(hui) 合,成立了中共黑龍江省工作委員會(hui) ,也就是後來的中共黑龍江省委。 從(cong) 1946年4月到1948年11月,黑龍江省共動員和輸送17萬(wan) 兵員到解放戰爭(zheng) 前線,整個(ge) 東(dong) 北局機關(guan) 和主力部隊吃的糧食,有35%由黑龍江省供給。解放戰爭(zheng) 期間,黑龍江省人民全力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為(wei) 全國解放事業(ye) 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一部名為(wei) 《從(cong) 延安到北安》的舞劇在北安上演。 荒原變沃野 奮鬥精神代代傳(chuan) 承 新中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ti) 聲電影《老兵新傳(chuan) 》,表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解放軍(jun) 官兵響應黨(dang) 的號召,到北大荒發展屯墾的故事。影片的原型地和拍攝地就是今天的趙光農(nong) 場。 在被冰雪籠罩的茫茫荒原上,“北大荒”的第一批創業(ye) 者們(men) ,用雙手戰勝困難,將荒地變成良田,也用自己的奮鬥與(yu) 開拓,定義(yi) 了“北大荒精神”。 梁軍(jun) ,新中國的第一位女拖拉機手,她的形象被印在了第三套人民幣的一元紙幣上,成為(wei) 那個(ge) 時代北大荒精神的象征。 如今,大型機械和智能設備已經廣泛運用於(yu) 北安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新一代農(nong) 墾人開始嚐試使用衛星定位、雲(yun) 計算等高新科技對萬(wan) 畝(mu) 田疇實現精準管理。 北大荒徹底告別了舊時的荒涼,然而艱苦歲月中形成的“北大荒精神”卻傳(chuan) 承了下來,成為(wei) 這裏最寶貴的財富。 新中國最重要的兵工廠之一 ——國營慶華工具廠 在北安有一個(ge) 以“槍”為(wei) 主題的博物館,它也曾是新中國最重要的兵工廠之一——國營慶華工具廠,簡稱 “慶華廠”,著名的50式衝(chong) 鋒槍就是由這家工廠生產(chan) 的。 在慶華廠舊址的大廳裏有一組雕像。1952年9月3日,朱德總司令來到工廠,走車間、下班組,詳細了解生產(chan) 情況。此時的朝鮮戰場上,誌願軍(jun) 戰士們(men) 正用慶華廠生產(chan) 的槍械奮勇作戰。 1950年,慶華廠接到了一個(ge) 重要任務,仿製並大量生產(chan) 蘇聯的波波沙式衝(chong) 鋒槍。 鑒於(yu) 波波沙使用的彈鼓質量大、攜行不便,慶華廠進行了改進設計。他們(men) 生產(chan) 的50式衝(chong) 鋒槍因為(wei) 質量好、精度高、攜帶方便,很快成了誌願軍(jun) 戰士的殺敵利器。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開始準備參加在美國舉(ju) 辦的第二十三屆夏季奧運會(hui) 。北安的槍從(cong) 戰場走向了運動場,要在國際賽場上為(wei) 中國揚威。 運動槍械與(yu) 軍(jun) 用製式槍支不同,不僅(jin) 對精度要求更高,而且要針對運動員的手形、射擊習(xi) 慣等多種因素,對握把、配重甚至扳機力度等進行調節。慶華廠為(wei) 中國體(ti) 育健兒(er) 量身製作的東(dong) 風係列運動手槍,成就和見證了一個(ge) 又一個(ge) 輝煌時刻。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hui) ,射擊運動員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奪得男子自選手槍60發慢射冠軍(jun) 。這是中國奧運史上的首枚金牌。許海峰曾經使用的就是慶華廠生產(chan) 的運動手槍。 1996年,李對紅在亞(ya) 特蘭(lan) 大奧運會(hui) 上刷新了女子25米運動手槍的奧運會(hui) 紀錄,她所使用的裝備也來自慶華廠。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射擊運動員使用慶華廠生產(chan) 的運動手槍,打破世界紀錄40多項次,獲得了100多枚金牌。 2013年,在慶華廠舊址上誕生了慶華軍(jun) 工遺址博物館。 文化繁榮引領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 烏(wu) 魚繡是烏(wu) 裕爾河流域融合滿族、漢族、鄂倫(lun) 春等民族刺繡技法形成的刺繡流派,因繡工多集中在北安烏(wu) 魚鎮而得名。兩(liang) 百年間,王春豔的家族裏出了很多繡娘,她們(men) 中有不少成為(wei) 宮中繡女,發展了宮廷刺繡技藝,後來又把這些技法帶到民間,一代代傳(chuan) 承下來,形成了大方質樸、凝重厚實的獨特風格。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北安興(xing) 起的冰雪畫,是北國壯麗(li) 的自然風光催生的新的繪畫流派。 北安市冰球館,黑龍江省唯一的縣級冰球館,一場國際冰球友誼賽正在這裏舉(ju) 行,各國的冰雪運動健將要在北安展現他們(men) 的最高水平。 北安有著悠久的冰上運動傳(chuan) 統。蓬勃發展的冰球運動,正為(wei)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hui) 輸送人才。北安的冰雪運動也成為(wei) 中國冰雪奧運文化的一個(ge) 組成部分,將為(wei) 冬奧會(hui) 增添新的光彩。 在北安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上,既有北安烏(wu) 魚繡、嬤嬤人剪紙等傳(chuan) 統民間藝術的集中展示,也有冰雪畫等現代藝術的呈現,更有新興(xing) 的文創產(chan) 品不斷給人們(men) 帶來驚喜。 修複生態 修複記憶 北安境內(nei) 有烏(wu) 裕爾河、南北河、通肯河,這些河流不僅(jin) 帶來了豐(feng) 富的水資源,還賦予了北安一種寶貴的財富——濕地。 北安開啟了森林、河流、濕地的生態修複,不僅(jin) 全麵禁伐,還加大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工作力度,並在烏(wu) 裕爾河流域建立起了省級生態自然保護區。 2019年,北安林業(ye) 部門在南北河流域的森林裏發現了三十多隻蒼鷺,這也是北安近 20 年以來第一次發現如此大量的野生蒼鷺。濕地和林區環境的改善,讓蒼鷺回到了久違的家園。 北安博物館、中共黑龍江省工作委員會(hui) 舊址陳列館、黑龍江省政府舊址陳列館、慶華軍(jun) 工遺址博物館等十數個(ge) 博物館及展館,形成了北安獨有的紅色博物館群。銘記曆史,從(cong) 傳(chuan) 統中汲取精神力量,已經成為(wei) 當代北安人的共同選擇。 在博物館群中,人們(men) 不僅(jin) 能再次重溫記憶、撫今追昔,也會(hui) 為(wei) 北安的滄桑巨變和時代活力而由衷感慨。 北安,從(cong) 傳(chuan) 統中汲取能量,探索出新時代的傳(chuan) 承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