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兩會聲音丨藝術界的責任與擔當_betway亚洲-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主頁 > 協會(hui) 動態 > 行業(ye) 動態 >

2020 兩會聲音丨藝術界的責任與擔當

時間:2020-06-22 | 欄目:行業(ye) 動態 | 點擊:次

2020年5月21日至27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hui) 議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文化藝術的發展既要有偉(wei) 大的作品來引領大眾(zhong) 審美,同樣也需要政策層麵的上層搭建,兩(liang) 會(hui) 期間,來自美術界的政協委員紛紛為(wei) 文化藝術界的發展建言獻策,尤其是針對新冠疫情的提案,讓我們(men) 看到文化藝術界人士的責任與(yu) 擔當。今年,這些委員們(men) 都說了些什麽(me) ?他們(men) 關(guan) 注的焦點有哪些?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乃至世界帶來了巨大衝(chong) 擊,也催生社會(hui) 各個(ge) 層麵的諸多變革。以文博行業(ye) 為(wei) 例,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博物館紛紛閉館,但閉館不停服務,博物館通過網上展覽、網上文物數據庫、網上直播導覽、網上教育課程等形式,實現了文博領域的在線文化資源共享,在紓解人們(men) 焦慮心情,增強大眾(zhong) 知識文化普及方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藝術教育方麵,疫情期間全國實行“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通過線上網絡教學的模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這些措施無疑對傳(chuan) 統教學模式帶來巨大衝(chong) 擊。
央美孫景波先生網絡授課
目前,疫情所帶來的變化還無法預估,但各位委員已針對已有的變化和問題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
近幾年,諸多被藝術界關(guan) 注的問題已得到實質性進展,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提出要“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並分別對互聯網內(nei) 容建設、文物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升、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等方麵的發展作出部署。
經過多年努力,如今中國的文物總量逐年增長、文物保護力度逐漸加強、文化活動百花競放、文化交流更加豐(feng) 富多元、藝術品稅率下降、基層文化建設愈發全麵……
麵對這個(ge) 文化大發展的時代,藝術何為(wei) ?其中,諸多問題依然值得關(guan) 注,例如5G與(yu) 文化“雲(yun) ”、藝術教育、文化扶貧、傳(chuan) 統文化活化、文化自信等,皆是當下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的熱點話題。
兩(liang) 會(hui) 關(guan) 鍵詞之一:5G與(yu) 文化“雲(yun) ”
疫情期間,博物館、美術館閉館,諸多文化藝術活動轉為(wei) 雲(yun) 端進行,以展覽為(wei) 例,據統計,全國博物館推出2000餘(yu) 項線上展覽,總瀏覽量超過50億(yi) 人次,“雲(yun) 展覽”也成為(wei) 大家喜聞樂(le) 見的文化產(chan) 品。
這些之所以能得到順利推廣,新科技、新應用在其中發揮出了巨大的能量,其中就包括5G相關(guan) 技術的應用。據統計,疫情期間,我國新建4G和5G基站超過6.3萬(wan) 個(ge) ,截止目前,全國已完成20萬(wan) 站5G基站建設,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會(hui) 建成5G基站80萬(wan) 站,覆蓋全國超過340個(ge) 城市。5G基站的覆蓋無疑將帶來社會(hui) 全領域顛覆性的變革,帶動經濟社會(hui) 的高質量發展。
而在今年的5.18博物館日期間,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hui) 與(yu)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聯合主辦的“博物館在移動·5·18文創節”開啟,旨在共同探討5G時代下,文博產(chan) 業(ye) 的發展機遇和未來。
今天,正在召開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5G亦成為(wei) 頻頻提到的一個(ge) 關(guan) 鍵詞。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 劉玉珠
劉玉珠:服務當下與(yu) 未來,大力發展博物館“雲(yun) 展覽”
為(wei) 推動博物館“雲(yun) 展覽”更好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劉玉珠建議未來還需要從(cong) 這幾個(ge) 方麵持續發力:一是要加強博物館“雲(yun) 展覽”的總體(ti) 設計和頂層規劃;二是要加大經費投入,推動博物館“雲(yun) 展覽”建設;三是要加大科技支撐,支持“雲(yun) 展覽”相關(guan) 共性、關(guan) 鍵技術研究;四是要引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共同建設“雲(yun) 展覽”體(ti) 係;五是要探索“雲(yun) 展覽”質量反饋評價(jia) 機製,建立不同層次和性質的“雲(yun) 展覽”評價(jia) 體(ti) 係和推廣矩陣。
張凱麗(li) :5G時代 “手機藝術”應成為(wei) 一個(ge) 藝術門類
5G不僅(jin) 改變產(chan) 業(ye) ,藝術同樣可以與(yu) 5G碰撞火花。全國政協委員、影視演員張凱麗(li) 帶來一份有“藝術”的提案。她認為(wei) ,伴隨5G時代來臨(lin) ,“手機藝術”應該同廣播藝術、電影藝術一樣成為(wei) 一個(ge) 藝術門類,甚至可以構建“手機藝術學”,從(cong) 而促進以手機為(wei) 平台衍生的藝術形式及傳(chuan) 播的健康發展,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增添新活力。
 
兩(liang) 會(hui) 關(guan) 鍵詞之二: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一直是近年來兩(liang) 會(hui) 委員們(men) 重點關(guan) 注的話題之一,而5G又助力了教育的重塑。眾(zhong) 所周知, 5G最大核心的優(you) 勢是高質量的數據傳(chuan) 輸速率。疫情期間,世界各地藝術家及專(zhuan) 業(ye) 院校紛紛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遠程教學,讓優(you) 質教育資源得以共享;同時麵向社會(hui) 開放藝術專(zhuan) 業(ye) 通識課程,開展網上展演活動,以撫慰人們(men) 在疫情期間浮躁的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許江(圖片來源:新華網)
許江:加強社區美育建設
在充分感受到藝術教育和社會(hui) 美育的重要意義(yi) 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認為(wei) 社區美育作為(wei) 打通社會(hui) 美育的“最後一公裏”,應當得到全社會(hui) 的高度重視,他建議我們(men) 應該結合當前疫情帶來的社會(hui) 、人們(men) 交流方式的變革,提議從(cong) 線下和線上兩(liang) 種方式來推動社會(hui) 美育的發展。
普及藝術教育,美術館、博物館成為(wei) 社會(hui) 中的核心角色,受眾(zhong) 可通過參觀藝術博物館的多元化展覽,全方位地欣賞展品,從(cong) 而得到應有的藝術審美熏陶和基本的藝術教育。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 吳為(wei) 山
吳為(wei) 山:製定美術館藏品定級標準
其中美術館的藏品作為(wei) 美術館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雖然近年來美術館的藏品數量快速增加,但與(yu) 之形成反差的是,至今尚無出台統一的美術館藏品定級標準,這給美術館藏品的科學保護和規範管理帶來諸多困難。
為(wei) 此,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wei) 山建議:盡快研究製定全國統一的美術館藏品定級標準;在美術館藏品的級別劃分上,可將藏品分為(wei) 珍貴藏品和一般藏品,定級的標準則應著重考慮“作者”和“作品”兩(liang) 個(ge) 核心指標項;美術館藏品定級需要慎重對待,可組織相關(guan) 專(zhuan) 家根據美術館實際情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美術館藏品特性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美術館藏品的定級原則和定級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劉萬(wan) 鳴(圖片來源:新華網)
劉萬(wan) 鳴:擴大國內(nei) 大博物館出國辦展自主權,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展覽是美術館、博物館進行藝術教育有主要方式。近幾年,國內(nei) 博物館由於(yu) 審批程序繁瑣,聯合出境辦展較少。在國內(nei) 博物館聯合舉(ju) 辦的展覽中,具有較高策展能力的國家級大館自主聯合策劃的展覽少之又少。針對國內(nei) 博物館對外交流辦展中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wan) 鳴建議:加強對外交流展覽的政策引導,簡化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出國辦展審批程序;放寬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聯合辦展限製;優(you) 化展覽格局,打造中國博物館展覽品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 徐裏
徐裏:增強對外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影響力
而展覽的有效性和影響力也要增強,徐裏委員注意到,雖然每年我們(men) 都會(hui) 舉(ju) 辦諸多電影、戲劇、音樂(le) 、美術等文化活動,與(yu) 此同時,也出現了熱衷於(yu) 展示而不重視效果、質量,海外鍍金、虛假宣傳(chuan) 等情況,一些展覽開幕熱鬧一時,隨後無人問津,晚會(hui) 、音樂(le) 會(hui) 多為(wei) 贈票,難以走進當地主流人群。
對此,他提出如下建議以提升當代中華文化走出去的質量:1.做好頂層設計,加快國家文化戰略智庫建設;2.走進主流場館,走近主流群體(ti) ;3.加強對外交流專(zhuan) 業(ye) 人才隊伍建設。
左二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美術館副館長盧永琇
盧永琇:建立青少年防災防疫博物館
中國各類博物館不僅(jin) 是中國曆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而奮鬥的見證者和參與(yu) 者。2020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人類曆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之一,對此,作為(wei) 文博行業(ye) 一員,全國政協委員、天津美術館副館長盧永琇準備了一份關(guan) 於(yu) 建立青少年防災防疫博物館的提案。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備案博物館達5535家,但缺乏關(guan) 於(yu) 公共衛生防疫和安全防災的博物館。為(wei) 此,盧永琇建議,國家減災中心應建立青少年防災防疫博物館。她認為(wei) ,建立博物館後,應舉(ju) 辦常設展覽和臨(lin) 時展覽,做好防災防疫宣傳(chuan) 。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le) 學院教授、博導 劉月寧(圖片來源:新華網)
劉月寧:關(guan) 注民辦藝術教育 促進藝術教育協調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le) 學院教授、博導劉月寧多年來關(guan) 注於(yu) 民辦藝術教育的作用和意義(yi) ,她認為(wei) 民辦藝術教育的發展有效地補充了教育經費的不足,增加了藝術教育供給方式的多樣化,為(wei) 更多渴望在藝術方麵發展的青少年提供了接受培養(yang) 的機會(hui) ,促進了國民素質的廣泛提升。為(wei) 推動民辦藝術教育發展,劉月寧提出了以下建議:加強專(zhuan) 項政策傾(qing) 斜,推動民辦藝術教育發展;“破圈”藝術教育壁壘,打通公辦、民辦藝術教育互通機製;增加“生命教育”比重,讓藝術教育成為(wei) 生命教育的有效載體(ti) 。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 吳洪亮
吳洪亮:危難之下 需要充分發揮藝術的心理療愈功能
除政治、經濟、文化外,疫情在其它領域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例如人們(men) 的心理健康問題,隨著疫情的發生以及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現,比如對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造成的心理創傷(shang) ;中小學複學後,由於(yu) 心理問題陸續造成的未成年人極端事件;部分人群因疫情的影響產(chan) 生焦慮和抑鬱症狀加重等狀況。
而藝術恰是輔助心理創傷(shang) 治療的有效方式,也是很好的情緒抒發手段,為(wei) 了充分發揮藝術的心理療愈功能,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提了四點建議:
第一,在中小學課程中增加如繪畫心理治療的相關(guan) 內(nei) 容,讓青少年學會(hui) 通過藝術的表達方式來抒發、轉換情緒,增強青少年的心理韌性;
第二,在大學通識課中開設有關(guan) 藝術心理學的課程,在藝術院校的創作課程中增強藝術心理學的比重,並加強藝術心理學及相關(guan) 學科的跨界研究,促進其成果的廣泛運用;
第三,對疫情等災害影響嚴(yan) 重地區的公共空間形象進行深度規劃,鼓勵藝術家為(wei) 公共空間創作具有心理療愈元素的藝術作品,深度服務更廣泛的人群;
第四,結合最新科技成果,開發應用程序、可穿戴設備,鏈接線上的心理自助評估與(yu) 幹預平台,融入具有積極元素的優(you) 秀藝術創作,幫助大眾(zhong) 以藝術為(wei) 導向調整生活狀態,建構從(cong) 個(ge) 體(ti) 到群體(ti) 的心理健康實時守護。
 
兩(liang) 會(hui) 關(guan) 鍵詞之三:傳(chuan) 統文化
回顧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共辦理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676件,其中人大代表議案、建議379件,政協委員提案297件,內(nei) 容涵蓋文化和旅遊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文化和旅遊市場管理、中華文化“走出去”、“一帶一路”戰略等各個(ge) 方麵。
建議議案中,文旅融合、非遺保護、文化扶貧成為(wei) 高頻關(guan) 鍵詞,也成為(wei) 全年政府工作的重要著力點。2020年的提案,這些高頻關(guan) 鍵詞依然受到委員們(men) 的關(guan) 注。
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的決(jue) 戰之年。而疫情給完成全年脫貧攻堅任務增加了難度,在這樣一個(ge) 特殊的時間節點,美麗(li) 鄉(xiang) 村與(yu) 扶貧話題的討論具有極高的曆史與(yu) 現實意義(yi) ,也成為(wei) 了委員們(men) 關(guan) 注的焦點。
5月21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分黨(dang) 組書(shu) 記、常務副主席徐裏提出,要“加大文化扶貧力度,豐(feng) 富文化扶貧手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楊曉陽則強調要做好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做到“一村一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dong) 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主張要因地製宜促進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主席、北京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範迪安(圖片來源:新華網)
範迪安:用藝術創造的實踐參與(yu) “決(jue) 戰決(jue) 勝”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決(jue) 戰脫貧攻堅和決(jue) 勝全麵小康是新形勢下的“中國時間”和“中國主題”,也是中國文藝創作的時代主題。生逢這樣的時代之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深感作為(wei) 文藝家應該積極投身時代洪流,把握時代提供的機遇,通過藝術實踐,參與(yu) 到“決(jue) 戰決(jue) 勝”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
基於(yu) 此,範迪安委員認為(wei) 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一是要關(guan) 注現實、深入生活、貼近人民。隻有深入生活,才能獲得真情實感,找到藝術表現的視角,形成藝術創作的構思。二是要用藝術才智服務社會(hui) ,從(cong)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到建設美麗(li) 中國,都需要藝術的營造裝點和提升,我們(men) 要瞄準人民所需、現實所需,把藝術創意設計的著力點更多地導向振興(xing) 鄉(xiang) 村經濟、活化文化遺產(chan) 、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麵,讓藝術創意設計在“決(jue) 戰決(jue) 勝”中起到活力作用。
徐裏:加大文化扶貧力度 豐(feng) 富文化扶貧手段
針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薄弱,人才短缺,結構不合理,文化扶貧手段單一,功用發揮有限等問題,徐裏委員建議:相關(guan) 宣傳(chuan) 文化部門積極調動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以群眾(zhong) 樂(le) 於(yu) 參與(yu) 、便於(yu) 參與(yu) 的方式,切實調動貧困群眾(zhong) 主動脫貧、艱苦奮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強文化扶貧的組織領導,提升文化部門在扶貧工作整體(ti) 規劃、頂層設計中的重要性;完善文化扶貧梯隊建設,著重解決(jue) 貧困地區文化人才短缺問題;加大產(chan) 業(ye) 帶動扶貧工作力度,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楊曉陽:美麗(li) 鄉(xiang) 村要落到實處,就要倡導“一村一品”
民間藝術是民族藝術的根係和土壤,而民族藝術的根基與(yu) 土壤就存在於(yu) 一村一鎮當中。一村一鎮的藝術受到重視,大眾(zhong) 教育才能貫穿其間。
我們(men) 是農(nong) 業(ye) 大國,村鎮文化是我們(men) 的立足點。留住心、留住傳(chuan) 統、留住美感、留住我們(men) 中華民族這些獨特的本源文化,是我們(men) 中國持續發展的基礎。楊曉陽認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不能將所有的農(nong) 村都搞成一個(ge) 模樣,要倡導“一村一品”, 將中國文化的根係留下來。
 
潘魯生:因地製宜促進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組成部分,關(guan) 係鄉(xiang) 村持續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為(wei) 了深入推進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潘魯生委員建議我們(men) :1培育建設鄉(xiang) 村文化“自我供給”係統;2完善貧困地區鄉(xiang) 村信息服務與(yu) 反饋機製;3實施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文化賦能計劃”;4建立鄉(xiang) 村“文化小康”評價(jia) 係統。
 
2019年3月,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與(yu) 意大利文化遺產(chan) 和活動部部長阿爾貝托·博尼索利簽署文物藝術品返還證書(shu)
但是海外文物的回國之旅並非一路坦途,海外文物作為(wei) 我國流失的文化遺產(chan) ,本就屬於(yu) 我國,卻在文物回國之時被與(yu) 國外商品同等對待,這種現象對於(yu) 我國文物市場發展和文物保護事業(ye) 極為(wei) 不利。
因為(wei) 稅率問題,國內(nei) 收藏家不得不減少境外購買(mai) 文物;國外文物經營機構減少參加國內(nei) 博覽會(hui) 等文物交易活動;國外收藏家減少委托國內(nei) 拍賣行進行拍賣,即便當下通過自貿區保稅進境拍賣的文物,拍賣完成後幾乎所有買(mai) 家無法承擔此高額稅率,最終被退回境外交割,最終導致中國文物“有家難回”。
對於(yu) 這一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wan) 捷針對降低藝術品市場稅負、調整文物藝術品進境稅率等方麵進行了集中提案。
今年,萬(wan) 捷委員針對藝術交易市場的一項提案,是建議文物納入增值稅法免稅項目,促進文物回流,擴增文物供給,推動藝術市場的健康運行、藝術資源的有序傳(chuan) 承。針對文物回流的高關(guan) 稅,萬(wan) 捷認為(wei) 回流文物作為(wei) 曆史上因各種遭遇而流散海外的中國文化遺產(chan) ,本質上是“失物回歸”,不應征稅;應擴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法(征求意見稿)》中文物涵蓋範圍;個(ge) 人收藏的文物進境銷售時,應按“自己使用過的物品”對待,在進口環節免征增值稅;對原產(chan) 於(yu) 中國的文物藝術品予以零稅率,鼓勵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著名影視導演 劉家成(圖片來源:新華網)
劉家成:引導社會(hui) 資本更積極地參與(yu) 文物合理利用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載體(ti) ,承載著傳(chuan) 承發展文化的功能。對文物進行合理利用是充分發揮文化以文化人作用的重要手段。為(wei) 更好地吸引社會(hui) 資本投入文物合理利用,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影視導演劉家成建議:完善文物分級分類保護的細則,允許對保護價(jia) 值不高的曆史建築做適當的調整或重建;合理控製文物利用和開發強度;放寬文保區建築的使用權轉讓限製。
兩(liang) 會(hui) 關(guan) 鍵詞之四:文化自信
談及傳(chuan) 統文化,繞不開的另外一個(ge) 關(guan) 鍵詞就是“文化自信”。當今世界正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men) 深處東(dong) 西方文化對話的進程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瞻遠矚地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guan) 係“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實現。要不斷增強文化整體(ti) 實力和競爭(zheng) 力,努力朝著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李象群:建議打造北京798文創產(chan) 業(ye) 先行試驗區
為(wei) 此,多名委員在專(zhuan) 項實地調研後,建議打造集國際文化交流區、國際藝術品交易區和國際設計創新區為(wei) 一體(ti) 的北京798文創產(chan) 業(ye) 先行試驗區,使其成為(wei) 最北京、最世界的文創產(chan) 業(ye) 平台,為(wei) 北京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發揮獨特的作用,同時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文化和社會(hui) 的高質量發展。
但在發展過程中,北京798藝術區遇到一些靠自身能力難以解決(jue) 的瓶頸問題,為(wei) 此,全國政協委員、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建議通過調整稅收政策,給予土地規劃、建設、工商等方麵的政策支持解決(jue) 相關(guan) 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院院長 朱樂(le) 耕
朱樂(le) 耕:呼籲減輕藝術品交易稅賦,促進文化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
為(wei) 了解疫情期間中國藝術品交易行業(ye) 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朱樂(le) 耕到798藝術區做過3次調研,發現現在藝術品交易行業(ye) 遇到的最大瓶頸就是稅收的問題,此外,國外藝術品到中國展覽還會(hui) 遇到一個(ge) 臨(lin) 時進出口的關(guan) 稅問題,由於(yu) 抵押稅金較高,使許多參展方放棄展覽和交流的機會(hui) ,嚴(yan) 重影響了國與(yu) 國之間高層次的藝術交流。
對此,朱樂(le) 耕委員建議減輕藝術品交易稅賦,海關(guan) 的進出口在沒有交易前不扣押金,如果覺得全麵減稅有困難,可以先將798作為(wei) 一個(ge) 藝術特區的試點,設立保稅區進行探索實驗。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理事、福建省美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 董希源(圖片來源:新華網)
董希源:加強引導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ti) 助力“一帶一路”文化交流

做為(wei) 一名自由職業(ye) 畫家、新文藝群體(ti) 的一員,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董希源通過調研與(yu) 了解,現就如何加強支持與(yu) 引導自由職業(ye) 文藝工作者成為(wei) 繁榮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有生力量提出以下建議:團結自由職業(ye) 文藝工作者,加強思想引領與(yu) 專(zhuan) 業(ye) 提升;加大對自由職業(ye) 文藝工作者的資金扶持與(yu) 展覽展演場地支持;完善自由職業(ye) 文藝工作者的職稱評定工作,健全獎勵激勵機製,重視人才培養(yang) ;支持自由職業(ye) 藝術家參與(yu) 社會(hui) 公共服務,參與(yu) 誌願服務,參與(yu) 文旅融合事業(ye) ,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支持自由職業(ye) 文藝工作者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
李象群:建議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
隨著中國城市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認同,中國城市雕塑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被更多的關注和認同,在世界上影響力不斷擴大。
全國政協委員、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在調查中發現建國初期祖國誕生的一批地標性城市雕塑作品,隨著時間推移,由於受限於年代製作工藝材質所限,將麵臨垮塌風險。
為了保護城市文化遺產,讓城市雕塑的藝術生命力延續是每個城市和藝術工作者共同的責任和使命,為此,李象群建議采用永久性的材料恢複作品原貌,讓其成為可以永久保存的藝術精品;同時,也可以將原來作品存放在室內雕塑博物館永久保存,定期維護,讓重要的城市文化遺產真正得到有效的保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