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鄉(xiang) 土文化 > 鄉(xiang) 土文化 >
時間:2020-06-02 | 欄目:鄉(xiang) 土文化 | 點擊:次
中國傳(chuan) 統家文化在現代文明中有傳(chuan) 承價(jia) 值
杜曉帆
2020年伊始,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無數醫護人員、誌願者義(yi) 無反顧地奔赴最需要幫助的地方,他們(men) 對社會(hui) 的這種大愛,體(ti) 現出一種中國傳(chuan) 統的家國情懷。
家是社會(hui) 穩定而有序的基本單位,也是文明傳(chuan) 承的重要載體(ti) 。長期以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文化認同。家賦予人們(men) 生命最初階段的教化,敦促每個(ge) 人提高修養(yang) 、完善人格,並進而將個(ge) 體(ti) 的力量反哺於(yu) 家族和社會(hui) 。家成為(wei) 串聯個(ge) 人與(yu) 國家之間的紐帶,從(cong) 家庭的和睦到社會(hui) 的和合,都是認同與(yu) 凝聚的過程。在文化遺產(chan) 保護方麵,這種家文化的力量體(ti) 現得尤為(wei) 明顯。
文化遺產(chan) 在國家文明、文化的大框架下形成。許多遺產(chan) 得以被創造出來並留存至今,往往是受到家文化的影響。因此,家文化在遺產(chan) 中具有深刻的物質性與(yu) 非物質性的體(ti) 現,永泰莊寨就是一個(ge) 典型的例子。莊寨中對廳堂空間的突出強調體(ti) 現了對家族禮儀(yi) 與(yu) 秩序的尊崇;建築中的木雕、楹聯等裝飾構件常用忠孝故事和儀(yi) 式習(xi) 俗為(wei) 題材,發揮教化作用;祖先為(wei) 教育族人、傳(chuan) 承家風家訓,設立的預留學田機製延續久遠。
華夏基金會(hui) 理事長耿靜考察愛荊莊 張培奮攝
莊寨修繕,是一次文化喚醒的運動,促使族人們(men) 在快速城鎮化的時代重新關(guan) 注處在鄉(xiang) 村中的莊寨,找回潛藏的精神價(jia) 值。家文化對構建文化認同、激發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yi) ,並將持續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保護鄉(xiang) 村遺產(chan) 的過程中,這種家文化的傳(chuan) 承有利於(yu) 發揮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力量,也賦予了永泰莊寨長期保護的動能。莊寨至今依然是維係散居在全國各地永泰人的空間場所與(yu) 精神紐帶。通過家文化將各地的莊寨後人們(men) 凝聚到一起,在政府引導下組織成立莊寨理事會(hui) ,基於(yu) 共同的願景,整合社會(hui) 多元力量,是永泰創新基層治理模式、激活基層組織活力的重要經驗。社會(hui) 基層普遍認同的保護理念、百姓的群策群力,才是鄉(xiang) 村遺產(chan) 未來長期可持續保護的不竭動力。 (作者為(wei) 複旦大學教授)
圖為(wei) 珠峰寨謝氏家族後人修繕倒塌的廳堂。 張培奮攝
每一處看似平凡的鄉(xiang) 村遺產(chan) 都是一群人的家、一個(ge) 家族的根,因此從(cong) 不會(hui) 被遺忘。家可以小,但家文化的力量很強大。由一家到千萬(wan) 家,再從(cong) 一年到千百年,綿延不息的家文化,成為(wei) 了中國鄉(xiang) 村遺產(chan) 重要的守護者……
永泰莊寨曆史
演變過程具有普遍性
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福建永泰縣中埔村的林孟美為(wei) 自己的家族建造了一座“逢源宅”。這座宅院的正麵為(wei) 木結構,其餘(yu) 三麵為(wei) 夯土牆。但是,牆體(ti) 較為(wei) 單薄,這在當時匪寇橫行的環境下,不足以保證家人的安全。於(yu) 是,林孟美的兒(er) 子林程德又在外圈續建了厚重的壘石夯土牆,並增設了跑馬道、鬥型窗、射擊口等。因其新建的外圈牆體(ti) 呈現八卦形,這座建築又被稱為(wei) “八卦寨”。這正是2019年以“永泰莊寨建築群”的名義(yi) 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5座莊寨之一——中埔寨的由來。
中國曆史上有過數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人口的流動並沒有使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失去光芒,而是經過交流與(yu) 碰撞,迸發出多樣性的色彩。究其原因,在於(yu) 遷移中以家為(wei) 單位,將祖先來源與(yu) 中原地區聯係起來,把區域族群文化與(yu) 中華文化的正統性聯係起來。這種文化創造,始於(yu) 血緣的認同,更延伸為(wei) 文化認同,從(cong) 而深深地印刻在家庭(族)成員的心頭,具有精神意義(yi) 上的方向感與(yu) 歸屬感。 圖為(wei) 永泰莊寨建築群中的竹頭寨。 賴澤樟攝
永泰莊寨的出現,與(yu) 曆史上的移民遷徙有關(guan) 。明清以降,永泰地區社會(hui) 動蕩加劇,匪患橫行。為(wei) 了保障自身安全,各個(ge) 家族或新建防禦性較強的民居,或在原有民居外圍加築高大的壘石夯土牆,增強防禦功能。兼具日常居住與(yu) 防禦特征的地域性民居——永泰莊寨建築逐漸普及。莊寨的建築麵積可達到數千平方米,高峰時期可以容納三四百名族人居住。至今,在一些八九十歲老人的回憶裏,依稀還能說出孩童時期在莊寨中躲避土匪的經曆。
因為(wei) 是供家族聚居,永泰莊寨中的空間結構體(ti) 現出許多家族文化中對於(yu) 禮製的凸顯強化。例如:莊寨大多呈現出中軸對稱的空間格局,族人按照房族、輩分等分配居住房間。中軸線上的廳堂是重要的公共空間,尤其以位於(yu) 莊寨中心的正廳最為(wei) 重要,屬於(yu) 全體(ti) 族人共有,是舉(ju) 辦婚喪(sang) 嫁娶儀(yi) 式的場所。正廳的太師壁在當地又被稱為(wei) “公嫲龕”,用於(yu) 供奉祖先牌位,其前方供桌上還放置有香爐、貢品等。至今,在每年的特定日子,各個(ge) 家族還會(hui) 舉(ju) 辦祭祀儀(yi) 式,居住在全國各地的家族後人紛紛回到永泰,回到莊寨,祭祀先祖。
舉(ju) 辦福州古厝傳(chuan) 統村落主題論壇 胡偉(wei) 生攝
從(cong) 庇護家族的居所到今日的文物保護單位,永泰莊寨的社會(hui) 價(jia) 值正隨著時代而發生轉變。其曆史演變過程具有普遍性。
據第三次文物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登記在冊(ce) 的不可移動文物達76萬(wan) 處,而有大量都分布在鄉(xiang) 村地區。從(cong) 保護理念探索和保護體(ti) 係完善等諸多層麵,鄉(xiang) 村遺產(chan) 正受到越來越多、越來越具體(ti) 的關(guan) 注。
鏈接——
現在,永泰縣擁有1個(ge) 中國曆史文化名鎮、2個(ge) 中國曆史文化名村,33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這些村落能夠獲得榮譽與(yu) 關(guan) 注,和永泰莊寨密切相關(guan) 。
永泰莊寨是一種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型防禦式民居。在永泰縣域範圍內(nei) 保存較完好的尚有152座,其中已有超過40座完成了保護修繕工作。2019年,永泰縣的仁和莊、昇平莊、積善堂、紹安莊、中埔寨 5 座莊寨以“永泰莊寨建築群”的名義(yi) 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近又啟動了申報世界遺產(chan) 工作。
舉(ju) 辦永泰莊寨峰會(hui) 鄭江晶攝
家文化價(jia) 值
近年得以重新發掘
新中國成立以後,莊寨中的居民在周邊新建房屋,陸續搬出。進入21世紀,大部分莊寨都已經空置。那些無人居住的莊寨,受到風雨侵蝕,出現了建築整體(ti) 歪閃、木構件腐朽、地基沉降、屋麵漏雨等嚴(yan) 重問題。已經遷出的後人們(men) 不得不思考:不再作為(wei) 日常居所的莊寨,是否還有保護修繕的必要?當地人用行動給出的答案是:初始功能變化後,莊寨的精神價(jia) 值反而更加凸顯。
莊寨的廳堂承載了祭祀祖先、傳(chuan) 承家族信仰的功能。在永泰人的觀點中,正廳是供奉祖先靈位的地方,是祖先靈魂安息之所,也就是莊寨中最重要的空間,必須保存下來。省墘寨和石岸寨均已無人居住,外圈的圍牆或人為(wei) 拆除、或自然倒塌,也都不複存在。但為(wei) 了祭祀祖先,族人們(men) 依然共同出資,合力修繕了正廳。珠峰寨、昇平莊、北山寨、和城寨、積善堂、穀貽堂等眾(zhong) 多莊寨也都針對破敗的情況組織了修繕。樸素的對於(yu) 祖先敬仰,賦予了永泰莊寨全新的神聖性內(nei) 涵。
愛荊莊是永泰莊寨自發保護修繕的一個(ge) 典型例子。2009年,愛荊莊的鮑氏族人舉(ju) 行祭祀儀(yi) 式時,發現屋麵漏雨。鮑道龍、鮑道鑒、鮑道文等人呼籲族人共同籌集了35萬(wan) 元人民幣修繕資金,並發動大家捐贈木材用作修繕。後來,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召開的全國鮑氏宗親(qin) 會(hui) 議上,愛荊莊又得到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hui) 首席專(zhuan) 家鮑世行先生等各地鮑氏宗親(qin) 的支持,展開了全麵的修繕工作。十餘(yu) 年來,愛荊莊的修繕工作從(cong) 未間斷。鮑氏族人陸續籌款達400萬(wan) 元,再加上政府下撥的183萬(wan) 元補助資金,愛荊莊的修繕取得矚目成果,於(yu) 2018年獲得聯合國亞(ya) 太遺產(chan) 獎。
國保紹安莊 賴澤樟攝
在家族自發修繕莊寨的過程中,離不開永泰縣委、縣政府、村保辦、各級鄉(xiang) 鎮政府等的引導與(yu) 支持。村保辦最初成立於(yu) 2015年,全稱為(wei) “永泰縣成立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yu) 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總體(ti) 協調永泰莊寨保護修繕工作。此外,還需依靠政府進行總體(ti) 規劃,監督修繕資金的使用,保證修繕材料、修繕工藝符合標準與(yu) 規範。
自2015年開始,在文化遺產(chan) 理念驅動下,永泰莊寨的價(jia) 值逐漸被世人重新認知和梳理。2016年,由中國文物學會(hui) 世界遺產(chan) 研究委員會(hui)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hui) 國土與(yu) 文化資源委員會(hui) 、永泰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福建永泰莊寨文化遺產(chan) 保護研討會(hui) ”召開,拉開了係統性研究與(yu) 保護永泰莊寨的序幕。同年也啟動了由複旦大學國土與(yu) 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中國文物學會(hui) 世界遺產(chan) 研究委員會(hui) 承擔的《永泰莊寨保護修繕導則》編製工作,為(wei) 莊寨的保護修繕提供指導;由清華大學、中國文物學會(hui) 世界遺產(chan) 研究委員會(hui) 編寫(xie) 的《永泰莊寨群綜合研究》,為(wei) 莊寨的保護和利用工作提出建議。
國保仁和莊 賴澤樟攝
多方共同參與(yu)
提供有示範意義(yi) 的經驗
家文化是鄉(xiang) 村遺產(chan) 產(chan) 生的重要源泉。家族在長期生產(chan) 生活中形成的山、水、村、田、林的整體(ti) 格局與(yu) 祠、廟、民居等物質載體(ti) 都是構成鄉(xiang) 村遺產(chan) 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保護過程中,除莊寨後人全員參與(yu) ,積極捐款捐物,各地宗親(qin) 也為(wei) 莊寨修繕與(yu) 發展獻策獻力。在仁和莊舉(ju) 辦“紀念張元幹925周年誕辰”活動時,吸引了大批全國各地張氏宗親(qin) 參加;企業(ye) 家鄢行莊帶頭捐款130萬(wan) 元用於(yu) 修繕榮壽莊,這些都是家文化中宗族血脈的作用。
在當地政府引導下,許多莊寨成立了莊寨保護與(yu) 發展中心,下設理事會(hui) 。這類機構在永泰縣民政局正式登記,由永泰縣村保辦進行業(ye) 務主管。其成員大多數由各自莊寨的家族成員組成,負責莊寨日常管理與(yu) 修繕,召集與(yu) 協調各房族親(qin) 參與(yu) 維護,與(yu) 企業(ye) 、同姓族人聯絡,籌集修繕資金。同時對接政府,代表莊寨申請修繕項目資金,組織舉(ju) 辦各類活動。
在修繕施工中,采用傳(chuan) 統工匠陪伴式修繕,尊重永泰傳(chuan) 統建造工藝。例如愛荊莊86歲的鮑才堅老師傅、69歲的鮑道龍師傅,都十分熟悉傳(chuan) 統工藝,為(wei) 莊寨的理論研究與(yu) 修繕實踐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據永泰縣村保辦主任張培奮介紹,永泰縣專(zhuan) 門為(wei) 莊寨保護修繕製訂了一係列的政策,設立了政府獎補資金使用的“四道門檻”:獎補的對象必須是莊寨或屬文物的建築;接受單位必須是法律認可的社會(hui) 組織;當地獎補對象必須先修,政府才能後補;政府補助必須占小頭,即不超過總投資的50%。通過這樣的約束,既保障了有限的資金優(you) 先使用於(yu) 具有較高遺產(chan) 價(jia) 值的莊寨,又能夠以政府資金為(wei) 杠杆,撬動民間資源投入。永泰縣財政通過1000多萬(wan) 元的獎補資金,引導村民自籌了超過2000萬(wan) 元的保護修繕經費。
仙境和城寨 張培奮攝
針對非文保單位,在村民自籌資金為(wei) 主的前提下,當地鼓勵村民秉持“不設計、不招標、不外請、不外買(mai) ”的“四不”做法,降低修繕成本,最大限度發揮資金功能,花小錢辦大事。
莊寨保護既有“門檻”,也有鼓勵;既有所約束,又有所堅持。“堅持運用傳(chuan) 統建築精華,堅持合法流轉民房使用權,堅持傳(chuan) 承傳(chuan) 統建築工藝,堅持重塑善治體(ti) 係,堅持保護莊寨周邊環境。”永泰提出的莊寨保護“五個(ge) 堅持”,使其在保護理念與(yu) 方法的探索中又邁進了一步。
鏈接——
家文化是家庭(家族)曆經繁衍、發展凝結出的文化成果,體(ti) 現為(wei) 社會(hui) 生活中人群擁有共同的思想觀念、價(jia) 值判斷、禮俗習(xi) 慣、行為(wei) 方式等。
在中華文明數千年的發展史中,家占據獨特的地位,發揮了重要的曆史作用。在早期氏族社會(hui) ,家就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基本單元。據專(zhuan) 家研究,新石器時代的薑寨遺址是以家庭作為(wei) 經濟單元,由眾(zhong) 多家庭、家族構成部落。
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曆史上發揮了文化傳(chuan) 承、教化族人、社會(hui) 治理等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家國天下的價(jia) 值體(ti) 係,是中國人獨特的認同方式,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自我認知與(yu) 文化認同。
銃樓內(nei) 景 張培奮攝
鄉(xiang) 村遺產(chan)
顯示出新的社會(hui) 價(jia) 值
鄉(xiang) 村遺產(chan) 在當代的活力,體(ti) 現出情感維係、價(jia) 值認同和文化傳(chuan) 承的社會(hui) 價(jia) 值。
永泰莊寨的家族後人們(men) 為(wei) 什麽(me) 能夠一呼百應、齊心協力地推動莊寨的修繕和保護呢?仁和莊的張曾全說道:“隻是盡我們(men) 努力把祖宗給我們(men) 的遺產(chan) 留給下一代,讓他們(men) 能搞清楚從(cong) 哪裏來,讓祖宗的遺產(chan) 代代相傳(chuan) 。”小學五年級的阮奧陽說:“我長大了還會(hui) 回到青石寨,因為(wei) 這裏是故鄉(xiang) 啊。”還有很多村民認為(wei) :“莊寨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作為(wei) 後代讓它破敗不去修,心裏過不去。”雖然已不再作為(wei) 族人的日常居所,但永泰莊寨仍是人們(men) 維係家族情感,建立文化認同的重要精神象征。
“兩(liang) 世積儉(jian) 勤願子子孫孫勿忘先業(ye) ,一朝新甲第庶綿綿奕奕長庇後人。”85歲的黃修朗老先生用竹頭寨的這副楹聯來解釋先祖的家風家訓。莊寨寄托著族人的文化溯源與(yu) 身份認同,莊寨內(nei) 的楹聯匾額,鐫刻著族規家訓,教化、警醒著宗族後人,不忘尊宗敬祖。晴耕雨讀、兼修文武的傳(chuan) 統教育方式皆在莊寨文化中有所體(ti) 現。
赤岸洋中寨 張培奮攝
永泰縣下園村的容就莊將這種家族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價(jia) 值認同展現得尤為(wei) 深刻。下園村曆史上共建有一寨九莊,皆為(wei) 黃氏豪有公及其子孫後人所建,形成了一個(ge) 大家族因人丁興(xing) 旺而興(xing) 建的莊寨群。1986年至1987年間,容就莊因為(wei) 漏雨而進行過一次大修;2016年又在福州大學李建軍(jun) 教授的指導下修繕了前埕與(yu) 莊前道路。當地的黃修基老先生說:“我們(men) 每一代、每一輩人都會(hui) 對莊寨修修補補”。
容就莊內(nei) 正廳柱上書(shu) 有一副老楹聯:“修其孝弟忠信,教以禮樂(le) 詩書(shu) ”。黃克煌老先生認為(wei) :此楹聯所書(shu) 乃是黃氏先祖訓誡後人之言,是容就莊價(jia) 值傳(chuan) 承的精要之義(yi) 。黃氏族人“忠厚傳(chuan) 家遠,詩書(shu) 繼世長”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對永泰莊寨的家文化與(yu) 社會(hui) 價(jia) 值做出了有力詮釋。
重修一新的秀峰張氏宗祠 張培奮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