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主頁 > 會員風采 >

【會員風采】蘇米順:深山明珠 神奇塔莊

來源:未知|發布時間:2023-01-10|瀏覽次數:

《塔莊村全貌》攝影:郭靜

        塔莊村位於涉縣城西,距縣城約十五公裏,塔峪枯河在此匯入清漳河,塔峪公路與河茅公路在此交會,自古就是連接晉冀一條交通要道。該村原屬石門鄉,1996年鄉鎮合並時劃歸屬遼城鄉。因我老家與塔莊村同屬一個鄉,故我對它並不陌生,潛意識中覺得它隻不過是一個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小山村。一次偶然,遼城鄉黨委書記李俊國談到遼城鄉要以梅花山風景區為龍頭,打造古風、紅色、生態、旅遊遼城時提到塔莊村,使我對這個村莊突然產生了興趣,便開始搜集存儲資料。
        2022年7月7日,我與涉縣文旅采風團的前川、順其自然得閑走進了塔莊村,剛進入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新戲樓兩邊雕刻的“舞台方寸懸明鏡,優孟衣冠啟後人”對聯把我們驚呆了!都不知 “優孟衣冠”何意,求助百度方知:優孟是人名,春秋時楚國藝人,擅長滑稽諷諫,“優孟衣冠”比喻假裝古人或模仿他人。由此可見,塔莊村的文化氣息多麽濃厚。在村支書李何堂的安排下,我們實地查看了古石券、千佛石塔、古戲樓院、玉龍山石廳等地方,先後走訪了78歲的李小台、63歲的張福秋和87歲的閆風元等老人。一處處古跡和村民們樸實的敘述,一次次刷新了我們的認知,一次次將眼球驚得滿地。之後的多次走訪,讓我感受到:塔莊村如一本千年古書,越讀越有味道;像一幅精美的畫卷,越看越可怡情;似一瓶深藏的老酒,越品越覺醇香。其內涵,讓人驚詫!其精神,讓人驚訝!其風光,讓人驚羨!稱得上:深山明珠,神奇塔莊!

驚詫塔莊村的“難以考證”

攝影:郭靜
 
       立村年代難以考證:據1984年版《涉縣地名誌》記載,約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本縣田家會(即現小會村)張姓,山西省遼州(現左權縣)擇城閻姓和黎城縣善業村李姓相繼遷來立村。因村中建有一座塔,故名“塔耳莊”,一名“塔兒莊”,後簡稱塔莊。但村中千佛石塔記載:石塔建於明嘉靖年間。另有村裏老人傳說,塔莊村最早叫老河口,石塔建成後改為塔莊。同行者據此推論:有人才有村,有村才有塔,以石塔碑記顯示明代為據,立村應該早於明代,而《涉縣地名誌》所記康熙年間似有出入,至於何時立村,難以考證。
       塔莊劇團成立於何時難以考證。塔莊劇屬上當梆子劇種,劇團成員全是本村村民,大約40餘人,主要演出的傳統劇目有《三山關》《蝴蝶碑》《桃山洞》《三開堂》等。他們忙時務農,閑時排練,新老交替,傳承曆史,弘揚傳統文化,宣傳美樂真善,沿洐至今天。但何時成立,沒有文字記載,隻是老人們說好幾輩了,具體年限不詳,難以考證。
      “爬虎”表演緣於什麽年難以考證。“爬虎”是塔莊村祭祀山神的民間傳統戲劇。判官扮演者隻能從現在的李何堂追述到李小台、賈對功、張天元四代人;老虎的扮演者隻能從現在的張水太追述到張貴澤、閆風元、李餘廷四代人,再往前無人記得。傳說剛建村時,山高林密、地廣人稀,虎豹出沒,人畜遭害。村裏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夜裏遇神靈指點:在山上蓋山神爺廟就能驅趕野獸,保佑全村平安。第二天,長者便召集全村村民商量,在村邊山上蓋起了一座山神爺廟,村民經常燒香祈禱平安,村裏被野獸傷害的事件再未發生過。為了回報山神爺的恩澤,村民編排了《爬虎》這場戲曲,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都到山神爺廟前表演。直到嘉慶二十二年,村民生活好轉,演出才在建起的戲台上進行。在破“四舊”時期,村民冒著被批鬥的風險,在地窖裏演出,時至今日,從未間斷。
     
《爬虎表演》攝影:郭靜
 
       “爬虎”表演固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月出東山,夜籠四野之時,在鏗鏘有節的鑼鼓聲中。村民們不約而同的從四麵八方湧向古戲院。先是“耍拳”,村民們往四周一擠便在院裏騰出場地,在鑼鼓或緊或緩、或高或低的伴奏聲中,刀、槍、劍、棍、鞭輪番上場。“耍拳”結束,人們便把視線轉向舞鶴樓的舞台,鑼鼓再次響起,“爬虎”演出開始。隻見身穿古裝的演員依次而出,身披虎衣的“老虎”也張牙舞爪地出現在舞台上。“老虎”撲、咬、剪、拍等栩栩如生的滑稽表演,常引來台下陣陣喝彩。直到後台“山神”唱道:“咱家菩薩頭上戴,腳踩猛虎地留平,手拿鋼鞭舞劈獸,黑虎玄天照嚴天”,身著武將服的判官把老虎製服,表演便結束。整個表演原始、粗獷,以唱念做打中的做打見長,熱鬧中極見真功夫。“爬虎”表演雖是民間自願組織,但隻要加入,不管身在何處,事有多忙,正月十五這天都會按時參加,不會缺席。發現“爬虎”表演也很偶然,據說是涉縣攝影協會的劉四平正月十五到塔莊村走親戚,發現後拍攝成影像發到朋友圈。後經涉縣攝影協會主席魏賀龍、副主席路海東及郭靜等多年拍攝宣傳才逐漸被外人知道,2020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布老虎手工製作傳承難以考證。巧合的是,從峪裏村嫁到塔莊村的李燕子傳承了母親李月英手工製作布老虎的手藝。布老虎有虎頭帽、虎披風、虎肚兜、虎頭鞋、虎頭靴、虎枕頭等花樣繁多,形狀各異。布老虎頭顱碩大,虎斑彩繪,尾巴頎長,頭頂飾“王”字,憨態可掬,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不僅是兒童愛不釋手的玩具,又可在室內擺設作為鎮宅圖騰祛災、保平安,還是傳遞祝福心願的佳品,同時具有極高的個人收藏價值。在塔莊村,每逢農曆端午節期間,村民們都會給自己家中的小孩子做布老虎鞋、虎枕頭或虎肚兜,祈福孩子健康、平安、勇敢。值得一提的是,李燕子創新發明了不同中藥類的虎頭枕,可以治療失眠、頸椎病等多種疾病,成為暢銷的保健品。經過傳承人李燕子的努力,布老虎於2020年評為邯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在赤水灣工坊街開了一個專賣店,每天遊人如織、絡繹不絕。經了解,李燕子的母親是從李燕子的姥姥手中學習的技藝,可她姥姥從那裏傳承卻沒有答案,這又成為一個難以考證的傳承之謎。

《古戲樓》攝影:郭靜
 
       除此之外,古戲樓、古石券的建築年限都難以考證。一個地處深山的小山村,有這麽多的難以考證,給村莊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說明塔莊曆史悠久,怎能不讓人驚詫!這樣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擁有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說明塔莊文化底蘊深厚,怎能不讓人驚詫!

驚訝塔莊村的革命精神
       村民張福秋講了這樣一件曆史:抗戰時期,當劉家莊成立第一個黨支部後,時任小學教員的閆風林因思想進步,被秘密發展為塔莊村第一個黨員。在他的影響帶動下,相繼發展了張萬和、張馬群、賈複順、張誌貴為黨員。之後成立了涉縣第二個黨支部,張誌貴任第一任政治主任。支部成立後,他們廣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使黨的政策深入人心。張誌貴任索堡區副區長並隨一二九師南下,解放後任武漢漢陽區法院院長、漢陽區工會主席。
       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當時八路軍一二九師進入涉縣後,塔莊劇團有閆福來、賈庭元、張年順、閆小乖、張貴信、李銀林、王彥林等近40位成員在村支部的組織動員下,全部加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劇團。他們根據當時的抗戰形勢和宣傳需要,排演了大量話劇、活報劇、街頭劇、抗戰救亡歌曲、秧歌劇以及京劇、晉劇等,既有傳統劇,也有劇團成員根據當時現實生活創作的新劇。他們經常在根據地巡回演出,深受各界歡迎,為宣傳、發動廣大群眾投身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張年順、閆小乖、張貴信、李銀林、王彥林都參加了八路軍正規部隊。由於群眾基礎好,當時一二九師還在塔莊村民張貴和家設一座包括兩筒窯在內的監獄,據老人們講,先後在此審判處決了上千的漢奸、特務,都埋在村南土涯下。
       之後,參加八路軍的村民隨一二九師南征北戰。通過回憶那些英雄們,能記住姓名的有:張福秋的大爺張年順,參加了八路軍一二九師特務營二連,在1945年上當戰役時犧牲在屯留縣餘吾鎮;張天寶,出生年限不詳,參加過抗日戰爭、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隨二野挺進大西南,解放重慶時犧牲;張貴斌,出生於1918年,參加過抗日戰爭、上黨戰役、平漢戰役、隨部隊渡過黃河,躍進大別山,1948年在解放山東定陶時犧牲;張其富,出生不詳,參加過抗日戰爭、上當戰役、平漢戰役,渡過黃河躍進大別山時犧牲在安徽霍邱縣;閆蘭廷,出生不詳,參加過抗日戰爭、上當戰役、平漢戰役,在解放汲縣時犧牲;村民張二胖在太原支前中犧牲。村民李珠明曾在《新華日報》當編輯,後因身體原因回家務農,73歲去世。傷殘複員歸來的閆小乖、張貴信、李銀林、王彥林又重新組建了塔莊劇團。村民的口述讓我們震驚:沒想到在血雨腥風的抗戰時期,塔莊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其可歌可泣的精神,讓塔莊村曆史更加生動!而這隻是涉縣所有村莊的一個縮影,更是全國千千萬萬村莊的縮影。正是由於那代人的拋頭顱,灑熱血,才贏得全中國的解放,才有現在美好的生活。英雄們舍生忘死的精神,為國為民的情懷,急需挖掘、搜集、整理記錄下來,讓世世緬懷,使代代相傳。

驚羨塔莊村的秀美風光
       塔莊村雖小,但看點頗多。古跡有:千佛塔、古石券、古戲院。千佛位於村中觀音閣院內,建成於明代嘉靖九年,共17截,高約三點六丈。每截四周都雕刻著不同形態的佛像,栩栩如生。雖曆經滄桑,仍巍然屹立,聳入雲端,目前保存完好。古石券建築年限不詳,除保障村民通行外,還主要用於防賊防盜。整個建築分上下兩層,下為石券拱門,用於村民出入。上為磚木結構的房屋,供奉著司壽的鎮武爺和雨神焦澤爺,保祐村民長壽平安、風調雨順。古戲樓所處院落呈四方形,占地將近一畝,南為戲樓舞台,下為石砌土台,上為磚木結構。舞台中央大梁上懸掛著一塊光緒二十二年的“鶴舞樓”牌匾,但戲樓建於何時,難以考證。北為三間挑簷瓦房,在演戲時用於供俸山神。西為土木結構的二層挑簷樓房,最早為村公所,塔莊鄉政府、村大隊部、村供銷社先後在此辦公。古戲樓院布局規整,主戲台與西、北房搭配自然,渾然一體 ,古樸大氣。鶴舞樓牌匾因年代久遠,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於2020年被盜,後隻好仿製掛上。走進這些古跡會引發人們無盡的遐思:千佛石塔下,撫塔讀碑間,似與曆史對話,可從中感歎時代變遷;走在石券裏,來回穿行中,似在穿越時空,能從中感受古今人生;盤桓戲樓院內,思緒飛翔中,可憶千年百態,或從中感悟善惡美醜。

《古石券》攝影:郭靜
 
       塔莊村還有一奇觀,想看你得到冬季。村下漳河邊有一處“甘露泉”,傳說是觀音娘娘用柳枝點出來的。一年四季泉水汩汩溢出,自成溪流匯入漳河。奇就奇在:寒冬臘月滴水成冰,泉水百米範圍內仍熱氣騰騰,天越冷熱氣越濃。河裏水草如春旺盛,碧綠茵茵,與水流相和翩翩起舞,成為冬天裏靚麗的奇觀。
       賞山水風光,可爬到村後玉龍山頭。隨著鄉村振興的步代,塔莊村在村後的玉龍山上建成一天然觀景台,山頭立起一座石亭。因建成不久,還未起名,同行者議論:或望漳亭,或怡情亭,或未名亭。我則建議:慎重起見,可征名。站在亭內四周環望,心曠神怡。遠處群山綿綿,逶迤交錯,道路縱橫,棋布村莊安然靜謐;近處漳河湯湯,波光粼粼,飛鳥盤旋,沃野良田盡收眼底;更有石門鐵路大橋氣貫蒼穹,飛跨清漳,連通晉冀民生。坐在亭內,品酩小酌,說古道今,肆意癲狂,得失不存,榮辱皆忘。登臨此處:可觀四季景色紛呈,可賞晝夜日月星辰,可聽陰晴風雨交響,可覽飛雪繪就的山舞銀龍。身入此境:如山中仙,人景一體,唯天唯地!似畫裏人,天人合一,無界無我!
       在我們走訪村民時,正好遇到幾位客人在村支書李何堂陪同下考察,想在此投資建設農家樂。這是一個好兆頭,我們堅信,塔莊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
 
 
 
 
 

Copyright © 2002-2020 betway网址入口

京公網安備 11011102001368號